第四十一章 日奸們(上)

東京灣,橫濱港,“日本國臨時政府”駐地

又是一個狂轟濫炸過後的清晨,不少挨了炸彈的建築物還在燃燒著明火,灰黑色的煙柱裊裊上升,彌散於碧空藍天。大群的烏鴉在空中盤旋,屍體和傷員橫七豎八地倒在街道邊,不時還有零星的爆炸聲撕裂空氣——那是延遲起爆的定時炸彈,或者是被笨手笨腳的救援人員給弄炸了的未爆彈。

站在橫濱街頭四處望去,隨處可見焦黑的電線杆,扭曲的鋼筋,裊裊升起的黑煙,以及如行屍走肉一般,在灰燼之間挖掘家什的婦女,或者抱著幼兒屍體嚎啕大哭的悲傷母親……

若幹名被町內會(日本的居委會)組織起來的志願市民,還有身穿制服的警察和消防隊員,在廢墟瓦礫之間盡力撲滅余火,搜尋幸存者,以及掩埋屍體。由於全城早已斷電停水,消防栓失去了作用,這些人只能推著臨時改造的大輪消防板車,依靠手壓的小水泵來滅火。一旦車上的水用完而又無處補充的話,他們就只能用麻布袋撲滅四處亂竄的火苗,拿消防斧頭砍斷起火的梁柱,然後從煙熏火燎的屋子裏抱出燒傷的幸存者。

在這一片淒慘殘酷的焦土廢墟之上,偶爾也能看到一些以黑人為主的美軍官兵,但卻只是抱著胳膊在旁邊圍觀,完全沒有插手幫忙的意思,整個兒一副事不關己的憊懶模樣。

——在橫須賀鎮守府的美國艦隊,日復一日地遭到反復轟炸之余,駐紮著“日本國臨時政府”,據說“日奸”雲集的橫濱港,同樣也成為了日本抵抗武裝力量的重點空襲目標。

事實上,早在第一次轟炸橫濱之前,北海道蘇維埃政府的飛機,就多次來這裏拋灑過宣揚“護國討奸”的傳單,提前預報了轟炸的信息,勸誡橫濱市民盡快出城疏散,不要跟“叛國奸賊”一起玉石俱焚。

但問題是,在東京核爆、美軍登陸之後,日本本土的所有美軍占領區,都是一副遍地焦土、生靈塗炭的煉獄圖景,社會秩序完全崩潰,各種屠殺和劫掠事件不斷出現。只有在臨時政府駐蹕的橫濱港,還稍微有點秩序。而美軍考慮到臨時政府的臉面,至少在橫濱市區總算還能勉強保持軍紀,較為收斂。而憑著戰時的囤積和美軍的救濟,目前的橫濱市民也還能時斷時續地領到每人每天四兩糙米、面粉或雜糧的食物配給。

而只要走出橫濱市區,就能看到盟軍在整個關東平原實施焦土政策,普通人根本就已經沒什麽活路了。

所以,盡管早已得到了空投傳單的警告,很清楚留在橫濱將會遭遇怎麽樣的磨難,但終究還是有許多橫濱市民和外地難民,既沒有勇氣穿越火線逃到戰場的另一邊,更害怕失去僅有的食物配給,從此不得不忍饑挨餓。最終依然滯留在散發著焦糊味和屍臭的廢墟上,不肯疏散到危機四伏的鄉下去……

尚未散去的余煙之中,一輛外觀考究的黑色轎車鳴響著喇叭,在數十名騎著摩托車或自行車的衛兵簇擁之下,由一輛“豆戰車”迷你坦克作為前導,緩緩地駛過此刻依然狼藉不堪的橫濱街頭。

“日本國臨時政府”的外相兼代理首相幣原喜重郎,坐在這輛防彈轎車的後座上,皺著眉頭透過車窗打量著外面的街景,只見滿目皆是殘墻斷壁、橫屍枕藉,行人也是個個面黃肌瘦,衣衫殘破,形如餓殍。

——從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到現在,日本國民已經在極度的窘迫和匱乏之中煎熬了四年多,不計其數的民眾為了填飽肚子而絞盡腦汁,但終究還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慢性饑餓之中。大多數日本人的餐桌上,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魚和肉食。還有隨著戰爭而來的陣亡通知單,更是讓一個又一個家庭陷入無盡的哀痛之中。而到了現在,隨著政府的崩潰,更是連陣亡通知單都沒人送了,大家甚至都無法知道自己的親人是死是活!

“……真是慘不忍睹啊……那些軍人為何如此冥頑不靈?這樣下去的話,國家要到何時才能安泰呢?”

看著一名婦人光著身子,抱著自己死去的孩子又哭又笑,顯然是瘋了的模樣,幣原喜重郎忍不住嘆息道。

……

——幣原喜重郎,日本著名外交家,出身於大阪府某個歷史悠久的名門豪族,被三菱財閥創始人巖崎彌太郎招納為女婿,與前首相加藤高明是連襟,堪稱是門閥中的門閥,權貴中的權貴,以親近英美而著稱。在華盛頓會議之後,幣原喜重郎連續在五屆內閣之中擔任外相,故而在日本外交界有“幣原時代”之稱。

雖然隨著日本帝國逐漸滑入戰爭軌道,軍人逐步擠開了政客獨掌大權,但幣原喜重郎畢竟不是什麽泛泛之輩,憑著財閥世家的背景底蘊和長期擔任外相的深厚資歷,依然在日本政界有著極大的發言權。去年的秘密對美求和試探,還有十月份“日本國臨時政府”在京都的成立,也都是出於幣原喜重郎和他背後的三菱財閥的手筆。至於被推舉為臨時政府首相的近衛文磨,不過是看著他血統高貴容易服眾,擡出來當個門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