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貧窮姐妹物語(上)

一七九三年三月,英格蘭東南部,赫特福德郡,朗伯恩村。

冰雪消融,春光明媚,綠色的鄉野之間,到處彌漫著莊稼、草葉和泥土的氣味,還有呱呱的鴨子叫聲。

十八世紀末的英國鄉村,總是透出一股悠閑和慵懶的氣息。

在這裏,沒有人要求你加班加到深更半夜,也不用每天去擠沙丁魚罐頭一樣的公交車和地鐵,更不會有時不時響起的手機鈴聲和隨之而來的上司怒吼,或者令人煩躁的房地產推銷廣告……同樣也不會有嗆人的汽車尾氣和吵死人的廣場舞音樂,處處都是鳥語花香、風光明媚、草木蔥籠,濕潤的空氣是那麽清新……

但是,我們這位不解風情的穿越者伊麗莎白。班納特小姐,依然無限地懷念著故鄉那片空氣混濁,噪音嘈雜的鋼筋混凝土森林;懷念那間踏出房門就是便利商店、坐在床上就能網購的小出租屋;懷念她的蘋果電腦、智能手機和小電動車,還有微波爐、洗衣機、電冰箱、熱水瓶和太陽能熱水器……

曾經,她也是一個迷戀西方古典文學的文藝女青年,憧憬著那些舞會、戀愛與鄉村莊園的風情。

現在,自從穿越以後,她就開始堅信,每一個穿越到過去的妹子上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

這種沒有電,沒有網絡,沒有自來水,連鉛筆和衛生紙都還沒發明的世界,真心是傷不起啊!

(讓很多人難以想象的是,西方人直到十九世紀晚期才開始用衛生紙,最早使用衛生紙的是美國人,一戰前夕剛剛在整個歐洲普及。之前的紳士和小姐們很可能根本不擦屁股——這是早期中國留學生在蘇聯觀察到的真實情況,他們的毛子同學在大便過之後很少擦屁股,少數用衛生紙的人被視為奢侈嬌貴。)

眯起眼睛,筋疲力盡的伊麗莎白嘆了口氣,擡頭看向燦爛的太陽,那刺目的光輝,讓她的眼角似乎有些發酸……然後,她認命地再一次推起裝滿木柴和食物的小車,繼續走在剛剛下過一場春雨的泥濘小道上。

……

——在工業革命之後的現代社會,充斥著無數歌頌昔日鄉村田園生活的文學作品。那些詩人和文學家不遺余力地在筆下謳歌著農村生活的美好,抨擊著都市的墮落和喧囂,聲稱隨著過去那種田園牧歌式古老生活的消逝,曾經的那些淳樸、寧靜、靈性和人情味,全都消逝得無影無蹤,連人的品德也不如過去了。

然而,這種帶著玫瑰色的懷舊思潮,多半卻是出自於那些遠離鄉村的上流階層,至少是衣食無憂的小資文青之手。他們一邊抨擊著燈紅酒綠的都市生活讓人們道德敗壞,一邊卻從來沒用過一次偏僻鄉下那種臭氣熏天的蹲坑式茅廁,充其量不過是開著車子逛過幾次風景旅遊區而已。如果讓這幫家夥真的來到十八世紀末,工業革命完全啟動之前的英格蘭鄉下,估計根本待不住一個星期,就想盡辦法要逃回都市裏去了。

比如,此時此刻,在伊麗莎白。班納特小姐的身邊不遠處,就是朗伯恩村一戶典型的農家居所。這戶人家還不是最窮的佃農,而是在圈地運動之後的英格蘭本土已經很少見的自耕農,據說是一個破落鄉紳之後,雖然曾經也闊綽過,可惜因為父輩和祖輩的若幹次失敗投資,導致失去了幾乎所有產業,只能靠著最後剩下的一小塊土地耕種為生,是村裏各家紳士教育子女的重要反面例子,所以伊麗莎白對他們一家的情況知道得比較多……但即便如此,相比於需要租種土地的佃戶,他們的家境已經好得多了。

那麽,這樣一戶富農之家的生活情況,又是怎麽樣的呢?從伊麗莎白此時的視野中就可以看到:在一座爬滿了青苔的古舊磚房裏,一家四口人圍坐在壁爐邊。父親興致很高地大聲朗讀著《聖經》,母親為大家準備好了燉牛肉。還沒斷奶的年幼小弟在搖籃裏發出響亮的啼哭。大兒子從陶罐裏舀出牛奶,倒進餐桌上每個人的杯子裏。屋子外面沒有汽車發出的噪聲,更沒有吵得人耳鳴的流行歌曲或地獄搖滾。剛剛從母牛身上擠出來的牛奶裏,也絕對找不到任何二惡英或者其它工業添加劑的痕跡。

一切都是如此的綠色環保、淳樸和諧、寧靜安詳。宛如綠色和平組織那些環保主義者想象之中的天堂。

可惜如果你真的走進他們的家門,用神探福爾摩斯的觀察力仔細搜集訊息,你就會發現很多掩藏在日常生活表面之下的苦惱:比如說,雖然這戶人家已經是年收入超過五十英鎊的富農,但正在讀經的父親,仍會因為柴火冒出的煙而使勁咳嗽個沒完。如果繼續這麽咳嗽下去,他早晚會患上支氣管炎,最多四五十歲就沒了命,而這在當時的英格蘭屬於常態。換成城市居民的平均壽命,更是只有三十歲多一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