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山寨也是一門技術活(下)

用回旋粒子加速器制造新元素的成本極高、成功率極低倒也罷了,畢竟這項目就跟當年勒緊褲腰帶搞“兩彈一星”差不多,首先要考慮的是“有和無”的問題,暫時還顧不上什麽控制成本的事情。

可問題是,以現有的經驗,這種依靠回旋粒子加速器產生出來的新元素,一般也不可能真正地穩定下來,事實上,大多數被人工創造出來的新元素,在衰變以前只能存在幾秒到幾毫秒,甚至是十億分之一秒!!

要不然的話,它們為啥無法穩定地存在於自然界,只能靠人工手段來合成呢?

而托尼·史塔克制造出來的新元素,既然要投入大規模商業化生產就必須高度穩定,至少穩定得可以塞進反應堆裏使用。而且不怕泄漏,基本沒有放射性汙染,還可以十分完美地取代鈀在方舟反應堆上的用途!

(你看在《鋼鐵俠3》的末尾,為了博得美人小辣椒一笑,托尼居然在港口上空炸了二十多台裝備著方舟反應堆的鋼鐵俠戰甲來放煙花,如果方舟反應堆在破損後會有汙染的話,那地方恐怕就要變福島了。還有,在《鋼鐵俠2》之中,他也在人山人海的摩納哥賽車場上隨意捏爆了一台方舟反應堆。)

確實,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隨著各種嚴重不穩定的放射性人工元素被相繼發現,就有科學家提出了“穩定島”理論,認為元素周期表最後那些排位不斷增加的新元素,不可能一直都像這樣不穩定,而是在“在風雨飄搖、驚濤駭浪的不穩定化學元素的海洋中,有兩座傳說中的穩定島,島上有著豐富的超重穩定元素的寶藏”。但問題是,一直到時光進入了二十一世紀,“穩定島”也依然只是一個假說,人類還是沒有發現任何一種穩定的人工超重新元素,更不知道這個“穩定島”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又究竟在什麽地方。

——直到王秋穿越時空,給他們帶來了新型方舟反應堆的樣品……但就算是得到了這種新元素的樣本,有關專家也只是弄清楚了它的序號排位,迄今都不知道為啥它能夠保持穩定無輻射的奇怪性狀。

最後,就算山寨這種新元素的進程順利到爆表,那麽啟動一次回旋粒子加速器,又能有多少產量呢?

答案簡直令人感到無限的絕望:舉例來說,在日本用冷熔合的辦法生成的113號元素,整個試驗前後經過近一年的時間,才得到寥寥幾個原子!而其它幾種人工合成元素的產量情況也差不多!可想而知,以人類現有的技術條件來看,想要用新元素制造什麽零件的話,簡直比用白金鋪鐵路還要更加瘋狂!

反正,中央召集的專家攻關小組表示,憑著他們的天賦和腦力,實在是無法承擔這項難以完成的任務。

之前,這些國內各領域的大能還頗為自傲,自認為就算比不上鋼鐵俠托尼·史塔克這樣“四歲做出電路板,六歲做出發動機,十七歲在麻省理工以第一名成績畢業”的超級學神,好歹也算得上一方學霸。

但殘酷的事實證明,他們實際上只是一群可憐的學渣。

——學霸看了學神的答案,就能自己把解題過程給倒推出來,而學渣卻就算是拿著答案都看不懂。

這就是他們這些學渣和學神托尼·史塔克在智力水平上的決定性差距。

……

“……嗯,綜上所述,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大規模合成、量產這種新元素的工藝,只有托尼·史塔克才能掌握。而即使是他把整套工藝資料都丟到你們面前,你們也根本沒法依樣畫葫蘆?”

王秋伸手摸著下巴,眼神略帶不屑地瞟著面前的白大褂研究員,“……這也太撲街了吧?”

“……沒辦法,兩邊的基礎科技差得太多了,這是兩個工業體系之間的差距,不是兩件產品之間的差距啊!打個比方,就算你能夠搜集到某個型號的智能手機實物和圖紙,然後全部丟給二戰時代的科學家,他們難道就能用電子管仿造出一台小米手機嗎?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嘛!”

那位白大褂苦笑著攤了攤手,“……在《鋼鐵俠2》裏,托尼在自家倉庫裏制造新元素,搭建的粒子加速器只有一個房間那麽大,完成了儀器的調試和裝配之後,只用幾分鐘就把一塊重金屬合成為新元素,直接插進反應堆裏就能用!而咱們這邊的加速器,光是論直徑都是用公裏計算,啟動起來的一個流程就是幾星期甚至幾個月,但卻只能生產出新元素的幾個原子……這麽大的科技樹差距,真不知得追上幾年啊!”

——好吧,比起一項具體技術的落後,更令人絕望的則是整個工業體系的全面落後。

前者好歹還有個努力的方向,後者幹脆讓人完全束手無策。在知識結構的基礎部分就缺了那麽多窟窿,想打補丁都不知道該怎麽打。除非回到學校重頭學起,而且還得弄得到教材和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