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燒靈隱寺

靈隱寺始建於東晉鹹和元年(公元326年),地處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號稱杭州第一古刹。其開山祖師為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後來又得到南朝梁武帝的賜田並擴建,規模粗具,香火漸盛。五代時期,吳越王錢弘仿曾擴建靈隱寺為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一時間僧眾三千之多,常有異邦僧侶前來取經。到了宋寧宗嘉定年間,靈隱寺已經被譽為江南禪宗“五山”之一,杭州、嘉興兩地一萬三千畝良田皆為其廟產。到了明朝,洪武帝朱元璋也曾把靈隱寺住持召來南京說法,親封他為“十大高僧”之一,授以金襤袈裟……可見這座寺院在東南堪稱是地位崇高、榮寵不絕。

以自然環境而論,靈隱寺的四周山脈連綿,群山起伏,以風光秀美而著稱。香客們入寺的道路上,沿途滿眼都是郁郁蔥蔥的杉樹林。在蒼翠的古木和潺潺的溪流之間,造型典雅的廟宇依山而立,與周邊環境完美和諧地融為一體,於參天大樹的環繞中,一邊散發出難以言喻的禪意,一邊迎接著世人的頂禮膜拜。

然而,這一切令人流連忘返的優美景致,此刻都在熾熱的火焰之中,化作了飄散的縷縷青煙。

當待在鳳凰山上的王秋等人發覺情況不對,匆匆帶隊趕來的時候,已經只能對著一片煙霧縈繞、烈火熊熊的殘墻斷壁,以及被濃煙熏黑、火焰燒裂的浮雕板、石佛像和呼呼發燙的青銅香爐,目光呆滯地愣神。

——在兇名昭著的捕奴隊面前,宏偉奢華的靈隱寺就如同鮮嫩的羊羔一般可口。

此刻的靈隱寺外,正是一派星羅棋布的篝火連營。一撮撮黃色的火焰,在佛教經卷和佛像殘片之間跳動,發出陣陣脆響,火星四濺,與烈焰沖天的寺院交相輝映,充分顯示出了這個烽火亂世的殘酷景象。

在王秋他們趕來的時候,整座寺院都早已被燒成了特大號的火把,而那些僥幸沒死的和尚,也被捕奴隊員很熟練地捆成長長幾串,垂頭喪氣地癱倒在路邊。那些渾身血腥的白人強盜和黑人奴兵們,在寺廟裏肆意搶掠了一整天之後,又意猶未盡地將各種雕刻著繁復花紋的香案神龕劈碎,和那些看不上眼的書冊經卷一起丟進篝火,然後圍著火堆談笑、放歌,順便清點這一天劫掠的收獲,享用剛搶來的酒食與女人。

王秋剛剛走到濃煙沖天的靈隱寺外,就在一棵大樹下看到一名醉眼朦朧的紅頭發獨眼龍海盜,左手摟著一個衣衫襤褸、滿面淚痕的年輕姑娘,右手將小酒壇裏的黃酒往嘴裏灌。旁邊還有人在轉著一個小小的烤架,上面串著金黃酥脆的烤雞,肥美的油水臨空滴落,濺在火紅的木片上,發出滋滋的聲音。

另一個已經醉醺醺的黑人捕奴隊員,則炫耀似地在脖子上掛著十幾串珍珠、水晶和金銀材質的念珠,渾身披著好幾件光彩奪目的絲綢袈裟,高聲誇耀著自己的收獲。附近幾個圍著火堆縱酒享樂的捕奴隊員們,見狀紛紛附和著叫喊起來,接著又一波接一波地傳遞到更遠的地方,激起一片亂哄哄的巨大聲浪。

看著這副群魔亂舞的場面,匆匆趕來的王秋、孫陽和趙引弓莊主,都只能無奈地搖頭嘆了口氣。

“……靈隱寺這下恐怕是徹底完了,杭州從此少了一處風景點……接下來該怎麽處置?”王秋問道。

“……還能怎麽處置?自然是當做沒看見嘍!嗯,還有就是讓他們按照紀律繳納戰利品和俘虜……”

孫陽少將無奈地聳了聳肩,“……別忘了,這種霸占著上萬畝田地的大寺院,跟地主縉紳一樣,都是我們的敵人!屬於不事生產的社會寄生蟲,以及必須鏟除的對象!我總不能因為這些雜牌部隊對待敵人太殘酷,而責備甚至處罰自己人吧!如果換成那些比較野蠻的印第安勇士,或許還要把這些和尚給剝了皮呢!當然,在結束杭州戰事之後,我會盡快把這些外族雇傭兵調走,改由漢人士兵常駐維持治安的……”

“……可是……這火燒靈隱寺……”王秋眼神復雜地望著染紅了山林的火光,“……感覺真是別扭!”

“……小王同志,你其實不必太過於惋惜,雖然杭州靈隱寺號稱千年古刹,但眼下的這座靈隱寺,實際上蓋起來還沒多少年頭,甚至還不如人民大會堂的歷史悠久呢!燒了也就燒了吧!”

常駐杭州多年,對本地人文風土很有研究的趙引公,也附和著對王秋如此勸解說。

按照他的說法,眼下被燒掉的靈隱寺,跟當初立寺之時早已不是一回事了。早在晚唐時期,靈隱寺就因為唐武宗廢佛的“會昌法難”,而被朝廷勒令廢寺過一次。之後在五代時期,靈隱寺才被吳越國恢復起來。接下來,在元末農民戰爭年間,整座靈隱寺又陷入兵戈之中,被燒了個精光。直到朱元璋統治的洪武年間,靈隱寺才再次重建起來。可是到了上個世紀的隆慶三年(1569年),靈隱寺全寺第三次徹底毀於雷擊造成的火災,僧人逃散一空。之後,這座寺院以廢墟狀態存在了二十年,直到萬歷年間才有信眾募集到了善款,重修成功。所以即使是寺內最古老的殿宇,迄今也不過落成了四十年左右,談不上有多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