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在舟山

在帆船和滑膛炮的時代,軍事指揮官想要渡海發動一場大規模的登陸戰,是一件很冒險的事情。

因為,若是在缺乏偵察與情報的前提下,貿然在遙遠而又陌生的敵方海岸進行登陸,那麽下場很有可能會是一頭撞上鐵壁或陷進泥潭。但若是讓船隊長時間在近海徘徊,慢騰騰地勘察海岸狀況,那麽也是十分危險的事——往往只要一場毫無征兆的風暴,就能把數萬武裝到牙齒的精銳部隊送入海底喂魚。

而在長途航海之中,幾乎是必然發生的迷航觸礁和掉隊失散,同樣足以讓指揮官感到頭疼欲裂。

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指揮官可以選擇的最穩妥的具體戰術,就是在正面攻擊主要目標城市或要塞之前,先在戰區附近尋找一處人口較少,防禦薄弱,基本不用付出什麽代價就能輕松奪取的小型海島,將其占據下來,作為登陸作戰的跳板、中繼站和艦隊錨地。然後一邊偵察對方的兵力布防和調動狀況,一邊發動小規模的試探性攻擊,最後找到弱點、一擊斃命,或者就算發現實在是無從下手,也可以從容退卻。

所以,盟軍在策劃江南攻略的時候,就很自然地把舟山島選定為此次登陸戰的跳板和兵力集結地。

舟山群島位於杭州灣以東,長江口東南的汪洋大海之中,乃是天台山脈向東北延伸入海的余脈。各島普遍怪石嶙峋、地勢崎嶇,頗多深水避風良港。但也因為同樣的緣故,導致大多數的小島上水源有限,難以保障大量人口的淡水供應……所以,舟山群島的島嶼雖多,但可以充當臨時集結地的選項卻很有限。

——從一開始,華盟江南攻略部隊圈定的跳板目標就很明確,那就是面積最大的舟山主島。

對於指揮黎族山地步兵營的陣煥上尉而言,舟山島的登陸戰絲毫沒有什麽挑戰可言——為了穩妥起見,艦隊沒有直撲島嶼中南部的定海縣城,而是在島嶼東端,後世普陀區朱家尖的一處沙灘上岸。

在來自海南島山區的陣煥上尉眼中,這裏的海邊風景比故鄉的熱帶海灘差得多,一眼望去都是難看的碎石和泥灘,後面的矮山上則是黑黝黝的松林。不過林邊的空地上倒是有一些積雪——對於他和他手下這些海南島黎人來說,還是第一次看見真正的白雪,故而一個個都看得挺興奮,很想上去踩幾腳。

當地原本有明軍的一處水營,乃是昔日戚繼光平定倭寇的遺產,但隨著倭寇平息已久,海防日漸廢弛,如今已經退化得只剩了一座烽火台。而更加讓人感到奇怪的是,一直等到龐大的艦隊靠近到岸邊,也沒見烽火被點起來……於是,李華梅船長下令選出幾個水性好的人,每人賞了一碗禦寒的烈酒,然後跳進冰冷的海水,遊泳上岸查探,結果很令人哭笑不得——烽火台裏空無一人,估計早已回家過年去了。

於是,在沒有遭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華盟軍隊開始登陸了。一個營的黎族士兵們背著沉重的行囊,在陣煥上尉的指揮下,挨個兒爬下了掛在船邊的繩網,跳上了起伏不定的舢板。然後迎著略帶鹹味的海風,一起用力搖動船槳,劃著小舢板慢慢接近了那片荒蕪的海灘……那邊有一條腐朽不堪的木質棧橋,也不知是什麽時候建造的。大家先用纜繩把舢板系牢,然後一個個身手敏捷地依次往棧橋上跳。

可惜這條棧橋實在太過於年久失修了,缺乏防備的黎族士兵沒走幾步路,就聽得“噗通”一聲,有人一腳踏穿朽爛的棧橋,掉進了海裏……幸好,這樣的事情在每次登陸演習中都有發生,大家早已見怪不怪。很快就有人用長竹竿把掉進海裏的倒黴蛋撈起來,而炊事班的人已經在岸上燃起篝火燒姜湯了。

全體上岸之後,黎族山地步兵們先是烤了一會兒的篝火,又好奇地搓了幾個雪球,打了有生以來第一次雪仗,最後每人喝了一碗熱騰騰的紅糖姜湯,這才整隊出發,對登陸場周邊展開火力偵察。

舟山古稱昌國,雖然從唐代就建立了縣城,到宋代一度人丁頗為興旺,但在明代,由於禁海和倭患的緣故,舟山的人口數量開始急劇下跌。在洪武年間,朝廷甚至一度對舟山進行毀城內遷,把全島百姓都強制遷移到內陸,讓舟山變成荒蕪的無人島。之後雖然政策稍有放緩,陸續有百姓回到島上生活。但各路倭寇也紛紛在舟山群島設立據點、大肆劫掠,使得這座島嶼總是發展不起來。一直要到隆慶、萬歷年間,舟山的局勢才基本穩定下來,但早已傷了元氣——直到明末,全島也只有約莫三萬人口,故而顯得格外荒涼。陣煥率領的黎族山地步兵差不多搜索了定海縣城以東的半個島,也只發現了兩座軍寨和兩個村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