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萬裏大移民(下)

華美共和國,首都曼城(紐約曼哈頓島)

國會大廈廣場旁邊,一座四層樓房的屋頂露台上,王秋手持一副微型望遠鏡,俯瞰著人頭攢動的廣場。此時,華美共和國的海關人員已經在這裏搭起了帳篷,預備對新移民進行審核,好安排他們下一步的分配出路——除了少數手藝精湛的工匠之外,通常都會被安排去墾荒。而成百上千名通過【隨意門】抵達這裏的明朝流民,則臉上滿是憂慮和緊張的表情,等待著前方的挑選,就像是流水線上的貨物一樣。

按照華盟出台的臨時規定,這些新移民在抵達美洲、非洲、海參崴等地之後,就會被強制簽訂十年的勞動合同,期間必須服從當地穿越者政府的一切調遣和分配,不得擅自行事,以此來抵償政府安排他們移民落戶的花費。如果有人拒絕服從分配,就會被投入監獄——這種做法雖然有使用奴工之嫌,但對於大明本土那些掙紮在死亡線上的饑餓流民而言,這確實是美好新生活的開端。

——在富饒的美洲土地上,他們將會獲得世代渴望的一切:田地、牧場、牲口、房屋……甚至是女人!

“……國會已經通過了決議,準備仿照林肯的《宅地法》,在內陸的未開發地區,給每個新移民分配一百到一百五十畝土地,同時以無息貸款的形式,由國家給他們提供農具、耕牛和墾荒初期的口糧——只要他們能在若幹年內償清欠債,或者依靠服兵役來獲得軍屬的優惠待遇,這些分配的土地就永遠屬於他們了。同時,在開荒的五年之內,免除新移民的一切農業稅和人頭稅,不惜一切也要讓他們紮下根來。”

華美共和國的最高領導者,齊建軍總理(華美的政治體制類似現代印度,總統只是最高級的吉祥物)穿著一身整潔的白襯衫和筆挺的燕尾服西裝,滿臉微笑著對王秋介紹說,“……當然,這是在交通不便的內陸邊荒地區的政策,主要是為了占住地盤,防止被歐洲殖民者提前搶走。在相對發達的東部沿海各州,我們更希望讓移民進入國營的大型農場當農業工人——如今歐洲三十年戰爭打得你死我活,糧食價格正在暴漲,我們每年往歐洲出口的糧食都是供不應求,急需投入更多的勞動力來提高農作物產量。對於這些農業工人,自然是沒有土地可以分配了。但分房子之類的福利還是有的,而且是無償贈送!此外,我們還通過猶太商會,從開羅、克裏米亞和巴士拉大量購買白種女奴,準備配給表現好的移民當妻子……”

“……聽上去似乎很不錯,但這麽做的話,開銷恐怕不小吧!你們政府的財政能否承擔得起?”

王秋一邊微微點頭,一邊皺眉詢問,“……最好別指望中央提供更多補貼,中南海也不是開善堂的……”

“……不必擔心,如今我們不用花錢就能從山東搞來那麽多移民,而不必經過那些葡萄牙黑心人販子的盤剝,光是從這裏省下來的款子,就足夠抹平新移民的安置費用了。”

齊建軍總理笑道——在之前的十多年裏,僻處美洲的華美共和國與東岸共和國政府平均要支付三四百兩白銀,才能通過葡萄牙商會在澳門的渠道獲得一個明朝移民,而且每年通常最多只能進口到一兩千人。

更糟的是,其中往往還夾雜了很多湊數的日本人和越南人,但東岸共和國和華美共和國也只得捏著鼻子收下——再怎麽樣,他們好歹也是黃種人,最起碼比大量引入歐洲白人移民或者黑奴更加來得讓人放心。

但即便如此,華美共和國還是一直被本國人口匱乏,尤其是核心人口比例太低的難題所困擾,從大西洋到五大湖的千裏沃野,多半還是一片蠻荒。而華美共和國境內的歐洲白人移民比例,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高,哪怕從建國初期就吸收了好幾個印第安大部落,給這些原住民授予公民權,還是難以保持黃種人數量的絕對優勢……當登州鎮上下看著每天成百上千湧入轄境的中原流民,擔心自己會被吃垮的時候,負責接收安置這些流民的華美共和國上下卻是歡欣鼓舞,只愁從中原弄來的人口還不夠多。

“……每個星期送到一批人,每批移民兩千左右……嘖嘖,這個數目似乎還是稍微少了點兒啊!”

看著這一批明朝新移民被有關部門陸續安排好了去向,分成若幹長隊,由陸軍士兵押送到各地鄉村或礦坑工地,齊建軍有些不滿足地咂咂嘴,“……能夠再增加一些分給我們的移民數量嗎?反正中原那邊的流民應該多得很!我們這裏不僅土地有的是,糧食也不成問題——只要停止對歐洲的糧食輸出,然後使用現代時空的良種和最近已經能夠生產的合成氨化肥,華美共和國今年就是再多養活一百萬人也毫無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