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五大勢力入場到齊(中)

海參崴,俄文名稱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羅斯遠東版圖上最重要的大城市,日本海北部最大的港口。

從通過二十二世紀先進技術實時拍攝的衛星圖片上,眾人可以分辨出那裏分布的一幢幢鋼筋混凝土廠房,一座座高大的煙囪,延伸入港灣的棧橋,呼嘯奔馳的火車,巍峨如山的巨型貨輪……此外還散落著不少造型粗獷的木屋,以及在皚皚白雪覆蓋之下,已經被人工平整完畢的大片田地。一些建築的頂端還飄揚著鐮刀錘子的旗幟,宛如那個成千上萬共青團員被蘇維埃動員起來,沖向西伯利亞荒野,與嚴酷大自然拼搏的紅色激情年代——但是,他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空,歷史的車輪才只是駛到了十七世紀上半葉而已。

按照“正確”的歷史,這時候的海參崴應該還只有少數漁獵部落在遊蕩,不會有什麽文明的痕跡才對。

“……看來情況已經很明確了,海參崴遠東公司的那幫人果然已經來了,而且就在這個時空的海參崴。也省得我們再毫無邊際地胡思亂想……不過……嘖嘖,這群人的本錢還真是有夠雄厚的啊!”

看著衛星圖片上那個已經初具雛形的北方城市,郭逸忍不住有些羨慕地說——相比於只帶了一艘千噸級貨輪穿越的臨高眾“窮人”而言,海參崴的那個穿越集團才是真正資本雄厚的超級大闊佬。光是從衛星圖片上就能看出那麽多的廠房、輪船和火車。還有不知身在何處的俄國登陸艦、野戰炮、裝甲車……等等一大筆數額驚人的冷戰遺產,只要招攬到足夠的人手,就能讓他們瞬間成為橫掃東北亞無敵手的彪悍存在。

當然,在擁有國家力量和二十二世紀黑科技支持的某執法機關面前,這一切都不過是渣渣而已。

想到這裏,郭逸又不由得慶幸起自己的多重身份了。

在對海參崴的“遠東公司”穿越者據點,進行了拍攝和存档之後,王秋又把衛星的攝影鏡頭對準了山東半島尖端的登州,但卻沒看出什麽明顯有異於時代的東西——農田、道路、城市、村莊、堡壘……就連房屋的式樣,也都跟明朝的其它地方毫無差異。很顯然,就算身為穿越者的統治階層,給這片土地和生活在上面的人們帶來了什麽超越時代的變化,暫時也還沒醒目到能從偵察衛星圖片上就看出來的程度。

當然,至少從衛星照片上沒有看出什麽明顯破敗和荒廢的跡象,在這個明末亂世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事實上,僅僅在登州鎮南方幾百公裏之外的淮北平原上,就已經到處都是廝殺、暴亂的烽火狼煙。餓紅了眼睛的流民圍攻寨堡,地主士紳組織家丁鏖戰不休,為了爭奪一條可悲的活路,滔滔鮮血染紅了大地。

在這個悲催的時代,地主士紳差不多要靠吃人才能勉強活下去,而老百姓則只剩下了造反和餓死兩個選擇——雖然這樣亂糟糟的流寇團夥根本沒啥前途可言,但既然不作死也得死了,又為啥不來個作大死?

然後,王秋將鏡頭來了個大幅度拉動,一下子跳到了蠻荒蒼涼的澳洲大陸——從衛星圖片上看,這個時空的澳大利亞,總體上依然在蒙昧和野蠻之中沉睡,悉尼、墨爾本、堪培拉這些南半球名城都還無影無蹤,唯有在澳洲大陸西北角落,靠近幹旱荒漠的德比港,才出現了一些比較醒目的人類文明痕跡:若幹零散分布的堡壘、石屋和木屋,規模不大的堤壩和棧橋,還有幾處簡陋的礦坑,猶如淘金時代的美國西部。

“……這就是本時空的澳洲穿越據點嗎?‘中遠星號’帆船的穿越者看上去建設得不怎麽樣啊!”

看著散布在澳洲荒野間的少許文明痕跡,郭逸有些不屑地撇嘴道,“……也就是一個村子的規模……”

“……能夠做到這一步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小郭同志,他們可不是一口氣組織了巨額物資和兩千多號人,堪稱財大氣粗的海參崴遠東公司,也不是背靠明朝本土,容易大批吸納流民的海南島穿越集團。甚至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還不如那個混進了明朝官府體制,可以利用朝廷渠道獲得人力資源的登州鎮。”

王美玲撇了撇嘴說道,“……相反,按照你之前的說法,澳大利亞那邊總共也只有一百多個全無準備、身嬌體弱的穿越者,一百多個莫名其妙跑到南半球玩大航海的波蘭佬,外加一百多個被他們捉來的石器時代澳洲土著罷了。哪怕他們後來得到南美穿越集團——就是那個烏拉圭地方的什麽‘東岸國’的支持,人家隔著萬裏迢迢的海路,又能運來多少勞動力?能搞出這點名堂,沒有跟野人一樣睡山洞,就不錯了!但話說回來,這幫跑到澳洲那旮旯的波蘭人,又是什麽來路?在我的印象裏,這波蘭人雖然有很多奇葩屬性,但怎麽都跟大航海沾不上邊啊!波蘭人也來玩航海殖民,簡直就像非洲黑人搞工業革命一樣神奇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