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是上帝不在的地方(第4/13頁)

過了一會兒,她認識到自己說錯了話。可惜她明白得太晚了。一位腿腳不利索的聽眾站起身來,對她發難了:難道她竟會把重獲雙腿的大好事拿來和他喪失妻子的悲慘遭遇相提並論嗎?難道她當真以為,她面臨的所謂考驗和他的一樣痛苦嗎?

賈尼絲馬上告訴對方,她當然不會這麽想,他所承受的痛苦是她無法想象的。但是——她繼續說道——上帝並沒有讓所有人面臨相同的考驗,每個人都必須面對自己的挑戰,不管這種挑戰是什麽。至於痛苦的程度,這是個主觀問題,不應該把每個個體所承受的痛苦拿來作比較。表面上承受的痛苦比他更大的人應該同情他,就像他也應該同情那些痛苦程度不及他的人一樣。

那個人完全不認可她的說法。她得到了天大的好處,換了其他任何人都會感激涕零,可她卻還抱怨個不停。賈尼絲還在進一步解釋,那個人卻氣呼呼地大步走了。

當然,那個人正是尼爾·菲斯克。尼爾這輩子一直在聽人向他喋喋不休地嘮叨賈尼絲·賴利這個名字,說這種話的人多半堅信他的殘疾是遭了天譴。那些人總說她是個如何如何了不起的榜樣,說殘疾人就該像她那樣看待身體上的不便。尼爾也知道,自己這點小殘疾跟沒有腿的賈尼絲相比簡直算不了什麽,但總覺得她的態度太離奇了,即使在他心情最好的時候,尼爾也從沒在賈尼絲身上學到任何東西。而現在,深陷悲痛中的尼爾完全不明白上帝為什麽贈給賈尼絲一件她完全不需要的禮物。在這種情況下,賈尼絲的話只能讓他深感憤怒。

這件事以後,賈尼絲越來越疑慮重重,捉摸不透上帝給予她雙腿有何深意。對這種天恩不知感激,她是不是太不知好歹了?會不會既是賜福,又是考驗?或許是一種責罰,表明她沒有很好地完成使命。可能性實在太多了,她覺得無所適從。

尼爾的故事中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人物,但直到尼爾的人生旅途接近終點,他們才最終相遇。這個人的名字叫伊桑·米德。

伊桑出生在一個信奉上帝,但信仰不是十分強烈的家庭中。家裏人的健康狀況比一般人好點,家庭經濟水平也比一般家庭高點。所有這些,伊桑的父母都歸功於上帝。他們沒有目睹過天使下凡,也從來沒有見過任何異象。他們只是單純地相信,自己所有好運氣都是直接或間接由上帝帶來的。他們的信仰從來沒有經受過什麽嚴峻考驗,真要有什麽考驗,恐怕也是頂不住的。他們對上帝的愛以對生活現狀的滿足為基礎。

但是,伊桑跟自己的父母不一樣。還是個孩子時,伊桑便認準了一點:上帝對他有個不同於別人的特別安排,他隨時盼著接到一個啟示,告訴他上帝對他的安排是什麽。至於他自己,伊桑倒是很希望成為一名傳教士,卻又拿不出什麽說得過去的材料證明自己的信仰。那種模模糊糊的期待感當然是不夠的。他盼望遇上一次神跡,幫助自己明確生活方向。

他本來可以到聖地去,所謂聖地,就是某些時常發生天使下凡的地方。至於為什麽會這樣,誰都說不清楚。可他覺得采取這種行動未免過分了些。聖地通常是絕望者最後孤注一擲的地方。他們或是希望碰上奇跡,治愈自己的身體,或是希望瞥一眼天堂之光,治愈自己的靈魂。伊桑並沒有絕望到那種地步。最後,他決定繼續自己的生活,船到橋頭自然直,應該怎麽做,到時候自會知曉。於是,伊桑一面等待神跡出現的那一天,一面盡可能地好好過日子。他找了份圖書館管理員的工作,娶了個名叫克萊爾的女人,生了兩個孩子。所有這些時間裏,他始終留心觀察表明那個偉大日子即將到來的種種跡象。

當他目睹聖拉謝爾下凡時,他知道,自己企盼已久的時刻終於來臨了。(正是同一次天使降臨使幾英裏之外的賈尼絲·賴利重獲雙腿。)天使下凡時伊桑是一個人,正朝自己停放在停車場中央的汽車走去。大地開始震動,他當即本能地知道,天使降臨了。伊桑馬上取了個半跪姿勢。他心裏一點也不害怕,只有陣陣狂喜和油然而生的敬畏;他終於要明白上蒼對自己的召喚了。

一分鐘後,地面停止了震動。伊桑轉動腦袋四下觀望,身體還保持著一動不動的跪姿。過了好幾分鐘,他才站起身來。柏油地面上裂開好長一道口子,從他身前不遠處開始,曲曲折折沿著大街通向前方。這道裂口很像一個暗示,要他前往某個特定地點。所以他跟著裂口跑了起來,一口氣跑過幾個街口,直到碰上兩個出事後幸存下來的過路人才停住腳步。這一男一女直直掉進了腳下突然迸開的不大不小的裂口,好不容易才爬上來。他守著兩人,直到救援者趕到,把兩人帶到安全地帶才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