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2章 半導體的三國演義(第2/2頁)

韓國的半導體產業在起步比美國、日本晚上十幾年的情況下,從一片荒蕪逐漸生長為半導體產業之林的巨擘,離不開密集的技術援助、政府的強力保護以及企業的“工匠精神”。

這要得益於政府打造出來的大財團模式。

韓國的半導體產業以技術引入起步,經過20年左右的沉澱,在芯片設計與加工技術等領域完成了自身技術積累。

韓國政府還組織“官民一體”的DRAM共同開發項目,即通過政府的投資來發展DRAM產業。

三星內存能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行業大佬,和政府的大力扶持是離不開的。

1983年至1987年間實施的“半導體工業振興計劃”中,韓國政府共投入了3.46億美元的貸款,並激發了20億美元的私人投資,這大力促進了韓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這筆巨大的投資,放在八十年代的我國,是不敢想象的。

1985年以後,島國DRAM生產商市場份額的增加,被認為是犧牲了美國生產商的利益,美日之間的貿易沖突日益加劇。

美國政府則1987年3月宣布了對含島國芯片的島國產品征收反傾銷稅等報復措施。

最終,島國承諾通過減少DRAM產量來提高芯片價格。

但當時美國計算機行業需求增長,導致全球市場上256KDRAM的嚴重短缺。這為韓國256K DRAM生產商提供了重要的“機會之窗”。

韓國整體產業政策模式有一個制度背景,就是基本上不鼓勵合資政策,其目的就是要防止技術鎖定,防止國內企業太依賴於國外的技術。

韓國半導體的發展史對我國有極大的借鑒意義,那就是:自主創新才能不受制於人!

楊飛相信,從現在開始努力,假以時日,可以期待我國半導體公司成為世界的強者。

和三星李會長的這次會晤,將成為楊飛半導體產業布局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如何才能說服或者打動李會長,成了楊飛最頭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