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2/2頁)

林海峰動作一頓,原來禹祈安也是怕的,但他從來沒表現出來過。

他想到當初的傳言,擡眸問:“當初有傳言說你放著□□不做,卻來一個小小的縣當縣委書記,屬實?”

“屬實,”禹祈安坦言,“上級本打算等我任滿便要我去H省任省委副書記的,但不知怎地走漏了風聲,於是京城風言四起,說是我能去H省,是家老爺在子背後運作的關系,你也知道,流言都是被有心人在操控,當時又正直不明時期,我不願趟這趟渾水,便推脫自己經驗不足,故而選了正利縣。”

他說到這,笑言:“現在我無比慶幸我來了正利縣,不然我上哪認識風華絕倫的你?”

林海峰一本正經道:“對我的評價如此之高,看來你得好好感謝當初制造流言之人,如果不是他,‘風華絕倫’這四個字只有你對鏡之時才能用到了。”

禹祈安愣了半秒,繼而朗聲的大笑,“我發現了,你一本正經的外貌下有顆你蔫壞的心,不過……”

他以指摩挲著下巴,笑的玩味,“我突然覺得對付劉增信,我得學學你的一本正經,你說我主動向組織,申請批評我治下不嚴如何?”

林海峰默,過了半響,嘴角微抽道:“是個狠人。”

禹祈安哈哈大笑,笑完便開始開執筆寫檢討書,大意是他不該在劉增信認為開集市就是復辟資本主義道路時,默許極度排斥的劉不參加會議、不做與集市相關的工作,現在他極度缺人手時,才發現劉對此事一竅不通,由此他也認識到自己的工作上出現了失誤,所以請組織批評……

收到檢討書的管處長,眼嘴齊抽。禹祈安這哪兒是檢討自己,明明是變相的指責會議都沒參加過的劉增信,滿口胡言。

不過此時事情還沒塵埃落定,他不能先行表明態度,於是只批復了個“已閱”,發了下去。

林海峰和禹祈安看到這樣的回復,心中都在猜測,種花家恐怕要有大動作了。

果然,一個星期後。

《種花全民日報》發表了——[廢除票券!正利縣試行用RMB購物集市]的文章。

文內不僅對比了集市開通後正利縣的變化,還詳細描寫了人們對於集市的看法。

林海峰看報紙上只有“禹祈安”的名字,而沒有自己的名字,黝黑的雙眸浮上暖意,看來他們也考慮到了此事傳揚後,自己將要遭受到的非議,所以才不署自己的名字。

心暖的同時,又為禹祈安捏了一把汗,生怕他挺不住人們反應過來後的狂風驟雨,不過人們要反應過來至少也要兩三天後,他這兩三天可以做做心理準備。

但他估算錯了,人們只用了一夜時間就反應過來了。

這種“廢除票券,推廣RMB流通的”自由集市模式,在一夜之間,火遍了全國的同時亦沖擊著人們的傳統觀念,引發了一系列爭論。

人們照樣分成支持、中立、反對三派。

人數最多的支持者認為確實該把RMB流通起來,原因有兩條:一,RMB的流通從報紙刊登的對比來看,確實是能提高人民的生活;二,種花家正在與世界接軌,所以更要推廣主流貨幣。

中立派則是一幅隨便你們做啥決定,反正我有票有錢或者我沒錢沒票,你們想怎麽做都影響不到我。

反對派的言論很是激烈,大家紛紛指責禹祈安這是“開倒車、復辟資本主義道路。”

更有人陰謀化禹祈安,說他居心叵測,為此還有人把他家世扒了個底朝天。

眼看事情要朝奇怪的方向發展,種花日報當機立斷的騰出一頁版面來堪訴各方觀點言論。

此舉措,迅速吸引了民眾的心神,大家再沒閑工夫關注禹祈安是何人了,而是擼起袖子給報社寫信,寫的都是反駁與自己意見不合言論的內容。

被反駁的人再寫信反駁回來,反駁的人收到回復再反駁回去……

於是,許多人隔空在報紙上開展了一張辯論大會。

這讓吃瓜群眾們看的腦子都不夠用了,一會覺得甲方說的對,但看過回復又覺得乙方說的有道理。

就在支持方漸漸占了上風,兩方吵得面紅耳赤時,種花日報又刊登了一條內容——“組織決定在南海關創辦試行經濟特區,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

有位老人,踏出了他改革的第一步。

此消息一出,許多反對者驟然息聲,他們覺得自己已經領會到了上級的精神。

果然。

組織在一個星期後發表了組織的指示——“民眾經濟基礎才是國之根本,我們要給人民經濟上更大的自由度,如此才來尋找能讓生產力更快更好發展的方法。”

簡而言之也就是組織同意廢除票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