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公家子(第3/4頁)

每日上午,練劍,下午,讀書。

方信把書架上的千卷書一一讀過,就從中挑選出數本,來傳授給女兒和其他便宜聽眾。

一個月來,講完了一本《正論集解》,微言大義,又能解得真趣,呂雅和呂蕊聽得一課,就每天前來,一副非常佩服的樣子。

六竹很聰明,沒有人專門教過她識字,是她在伺候之余,靜靜地看,靜靜地聽,才獲得了這等學識,現在能得專門傳授,也使她分外用心。

這幾天,已經在讀《莊子》,正讀到“說劍”這一篇,由六竹來頌讀,她的聲音清脆如鈴鐺,灑在殿中。

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裏不留行。”

王大悅之,曰:“天下無敵矣!”

莊子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劍……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

王曰:“天子之劍何如?”

莊子曰:“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為鋒,齊為鍔,晉魏為脊,周宋為鐔,韓魏為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秋,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雲,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劍也。”

文王芒然自失,曰:“諸侯之劍何如?”

莊子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以忠聖士為鐔,以豪傑士為夾。此劍,直之亦無前,舉之亦無上,案之亦無下,運之亦無旁;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此諸侯之劍也。”

王曰:“庶人之劍何如?”

莊子曰:“庶人之劍,蓬頭突髻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相擊於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無異於鬥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於國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

方信默默聽著,眼神淡遠幽深,等她頌完,才說著:“這三劍,天子之劍、諸侯之劍、庶人之劍,誰優誰劣?”

諸少女都是大訝,這等經典,早有論斷,這個問題極是奇怪。

呂雅和自己妹妹看了一眼,說著:“先生,天子之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諸侯之劍如雷霆之震,比起庶人之劍,自是優之。”

“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呂蕊也回答地說著,她是侯家女,自然知道裏面區別。

蕭安寧自然知道父親不會說得虛言,一時間想不明白,就不開口說話。

方信笑了笑,示意兩女坐下。

方信等了片刻,見無人說話,就說著:“那我為汝等說法!”

“莊子當年,說三劍時,其人是誰?”

“先生,是趙文王。“呂雅又舉手回答地說著。

這話一出,蕭安寧就“啊”的一聲,明白了,她帶了點激動地說著:“父親,我明白了,當年莊子說劍,說天子劍時,文王芒然自失,說諸侯之劍時,才善之,而說庶人之劍後,文王不出宮三月,劍士皆服斃自處也。”

“此是地位和力量所定,趙文王不得天子之劍,也不得庶人之劍,與他而言,諸侯之劍,方為上善。”

“天子以天子劍為善,諸侯以諸侯劍為善,庶人以庶人劍為善,其並無優劣,唯在於自處何境。”

諸女隔案對坐,見得蕭安寧如此而談,呂雅呂蕊眉頭微蹙。

方信卻連連點頭,對女兒的話很是贊賞,說著:“甚善,所以聖人之道,隨世而移,及其身,隨器而生,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宜的。”

當下,又對著呂雅呂蕊說著:“就如你等二女,是侯家女,我卻覺得,庶人之劍,對你們最是適宜呢!”

呂雅和呂蕊對視一眼,說著:“願聞先生之言。”

“天子之劍,姑且不說,學了也沒有用,這點你等並無異意吧?”

諸女都是點頭,不敢多言。

“這諸侯之劍,實是用人之法,集眾人之力而凝,決之如雷霆,按照道理來說,你等侯家女,可使這法。”

“可是,你等是侯家女,不是侯家子,在父家,在夫家,幾時輪得你們來決此劍了?雖享富貴,並無大權,無非隨波逐流之花罷了,再說,就算是侯家子,也不是誰都有權掌這諸侯之劍,如是鋒芒露出,只怕反而不得善終。“方信淡然而說。

兩女聽得此言,深深變色,開始不忿,仔細一想,卻戰栗而驚,其實諸侯之劍,大到千萬人,小到十人,都可以使,但是這個“鋒芒露出,只怕反而不得善終”,卻大是震動了她們——她們自然知道,所言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