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遺詔(第2/4頁)

說完,也不等他說什麽,就又問著:“現在應該怎麽樣辦?”

沈軒也不以為意,起身之後,沉思了一會兒,就說著:“主公,不管是聖上怎麽樣死的,只要駕崩了,結果都是一樣,聖上今年才十八歲,據說雖有皇子,也只有半歲,就算登基,也再無挽回之力了。”

“如此,就從最善的一面來說,皇帝駕崩,朝廷主持在權臣之手,與地方的制約就減了數成,地方官胡作非為,橫征暴斂中飽私囊,必使百姓雪上加霜,這樣安能不亂?”

“從惡的一方來說,高相也已經六十,再也等不了,為了子孫計,也要篡位了,起碼必須十年才能穩固新朝,以傳後世——這道理他不會不懂。”

“二者取之,主公,臣認為,必是幼主登基,然後就是一年半載,就是高明統進行禪讓登基了!”

“實在是明智之見!”方信聽了,怔了半晌才說著:“那我們現在,應該怎麽樣呢?”

“主公,大亂就在眼前,第一個出頭卻是不妥,主公只要靜觀就是了。”

“靜而待之?”

“不,亂而取之,只需出一詔就可。”沈軒年已經五十,這時卻煥發出最熱烈的光來,眸中如火一樣:“是,就是皇上遺詔!”

方信立刻明悟,他轉了轉,說著:“遺詔號天下起兵?”

“正是,只是宗室更名正言順,不過,宗室亂了,天下還不亂嗎?”沈軒說著。

方信頓時大贊,天下誰不知道高明統之心,只是還沒有撕破這一張臉皮,現在皇帝死了,無論是病死的,還是被毒殺,或者其他方式死的,都一樣,這徹底侵犯了皇室,和其他許多人的最後底線!

誰都知道,皇上一死,高明統篡位就在一年半載中!

這時,如果有一道遺詔,宣布高明統罪狀,說他弑君,又說皇子年幼,請各地就封的宗室王爺勤王入京,共討高賊,那天下宗室,都立刻獲得了起兵的大義名分——至於這道遺詔,到底是真是假,已經完全不重要了,再假,能比得上當年討伐董卓嗎?

當年號召討伐董卓的袁紹,官不過是勃海太守,更沒有聖旨,只是自己的檄文,就天下響應了,如果以聖旨的形式,那還有什麽話說呢?

至於結果嘛,也無所謂了,宗室起兵,攻打帝京,姑且不說到底攻打得成功不成功,就單是這個攻打帝京的行為,已經使朝廷權威徹底瓦解,而且就算成功,宗室之間也立刻是爭位,大戰連綿。

可以說,此策一出,大楚還有五十年國運立刻土崩瓦解,方信那時起兵,就沒有任何障礙存在了,內部也不必清洗,人心也不必勉強。

方信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說著:“此策甚好,你立刻去擬旨,恩恩,然後就要在半月之內,就傳檄天下。”

“是,主公!”沈軒大聲喊著,頓了頓,他又說著:“主公,除了這件事秘密外,其他的都可公然準備,宣布聖上駕崩的消息,召集幕府議事,這也是必須。”

方信點頭,說著:“恩,今天的我們話題就說到這裏,在這段時間內,我們寧可不作,不可作錯,天下就算要亂,也要三年時間,至於以後,盡人事而看天命,誰料得定呢?”

聽了這話,沈軒也不說話,跪下,重重磕了一下頭。

孫何庸,五短身材,人也長得醜陋,但是卻是涼王府有權勢的人。

當年涼王嘉還是次子時,他就跟隨在左右了。

涼王世子在時,其母容不得現在涼王嘉,把他幾乎囚禁在後房中餓死,唯他卻偷偷地偷些東西給他吃——他這樣無禮,被發覺後,在世子母眼裏當然容不得,五十板子,打得他幾乎當場死在涼王嘉前。

後來世子病死,嘉繼世子位,又繼涼王位,他也得以重用,在府中任了執事,也是正八品的官,受到朝廷承認。

不過這天夜裏,有太監前來召喚。

“夜中,王爺找我有什麽事?”孫何庸心裏很奇怪。

大楚立制。

藩王世襲,有一千甲兵,首官翊麾校尉,正七品。

藩王有一正妃,有四夫人,有侍女,也稱王宮,有內禁,有太監,就算是府內執事,有官職在身,夜裏也不會深入王宮。

“回大人的話,王爺的事,小的怎麽知道?”這太監媚笑地說著。

孫何庸想想也是,就跟著那太監向宮門走去,此時,外門甲士依舊,這太監示了命牌,得以進入。

到了裏面,各個殿堂連綿,處處花木扶疏,繞過一條華麗的回廊,就見得大堂之前,兩個宮女,各提了一盞琉璃宮燈。

到了裏面,更是十二盞琉璃燈,把大殿照得有如白晝。

“王上?”到了門口,他低聲說著。

“進來吧!”裏面傳來了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