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節 傳統與現實(第2/2頁)

可惜林默沒怎麽享受到房間裏的設施,反而埋頭書桌前,抄了整整一個晚上的合金配方,至少有幾千條配方,可把陳海青這廝給樂壞了。

天亮了以後這家夥接了個電話,也不知中了哪門子的邪,直接把自己扔下,竟然從當地國安局借了些人手,在當天上午就坐上了軍方的專機跑路了。

這家夥的神通廣大就在半天的功夫展露無疑,讓林默吃驚不已。

不過被遺棄的不止是林默一個,倒黴的司機小宋和那輛奔馳商務車直接也被扔在了海口,完全成了林默的私家用車。

面對這個老戰友的無良跑路,林默毫不客氣的把陳海青的商務車與司機直接被征用了兩天。

裝滿了海南的特產和在南海一行收集到的禮物,通過大型輪渡直達深圳,前往拜訪自己的飛機設計導師嚴國強教授。

看到關門弟子難得的來訪,難得家裏有客人的嚴國強教授可是高興了好半天。

作為中國飛機設計專業的資深級專家,一輩子都交給了戰鬥機,三句話不離本行,平時難得有人跟自己說得上話,兒子女兒又在外面忙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沒有共同語言。

這個關門小徒弟過來,讓嚴教授找到了最好的聊友,直接把林默拉進了家裏連續補了幾天課。

趁著這老胳膊老腿還能動彈,恨不得就在這幾天的功夫,把自己所有的知識全部傳承給林默,當然,這也是嚴教授在退休後這輩子最大的心願。

嚴教授也非常關心著林默那架“妖孽”的制造進度,畢竟是他徒弟親手設計,聯合了國內幾家設計研究所諸多專家的心血,齊心協力設計出來的超級概念機。

原本許多牽扯到的專家包括嚴教授在內,原只是以為林默和大多數初入行的新嫩菜鳥一樣在搞著玩,卻沒想到這家夥不僅弄到了資金,還真得開始下單攢機了。

而且只有少數人知道,林默更是得到了國家的支持,解決了最難以解決的引擎問題,若不是這個信息具有極高的保密等級,恐怕國內許多相關行業的單位非得為了那兩套F119-PW-100二元矢量推進引擎而鬧得打起來不可。

兩台最核心的引擎到手,就意味著戰鬥機完成了一半,而且相當多的技術和材料匯聚起來,這架“妖孽”即使沒有圖紙上原本的參數那麽可怕,可是實際性能也相當相悍的緊。

在嚴教授家裏,林默將在南海上空遭遇英國人超高音速無人戰鬥機“燕隼”的氣動力外形繪制在了紙上,作為氣動力設計專業的人員,繪圖是一項基本功,不論手繪草圖還是電腦繪圖,都必需十分熟練。

“燕隼”的十幾張多角度側面圖引起了嚴教授的興趣,甚至還翻出了一坨膠泥,不一會兒功夫,就做出了惟妙惟肖的實體模型。

“老師,你學過泥塑?”林默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叫做泥塑的手工藝技術,不過看眼前這架等比例縮小的膠泥“燕隼”,沒十幾年的功底,怎麽可能會做的這般精致。

嚴教授搓了搓手上沾的泥屑,看了一眼自己滿臉吃驚神色的徒弟,看來今天自己又給他帶來了一次不小的震撼,作為師傅他當然得意於這種崇敬的目光,為人師表的感覺越發強烈。

嚴教授喜滋滋地理了理手上的工具,說道:“哪裏哪裏,一點點小手藝,想當年電腦還沒有普及,設計所裏跟現代化最接近的只有那一台DEC的小型機,根本做不了計算機模擬演算,即使是公式演算也全靠算盤,用搞‘兩彈一星’時的土辦法,全靠人海戰術來堆,而且當時的計算機公式全是蘇聯人給的,這也造成了直到現在我們的大多數戰鬥機都或多或少帶點兒俄系血統……”

“……在當時我們只能依靠實體比例模型測試,特別是氣動力方面,必需依賴模型,很多模型都是你師傅我和其他人跟著老手藝匠人學習,就用這麽原始的辦法,靠手工一點點的做,呵呵,當時我們哪兒像搞飛機設計的,都跟泥水匠沒什麽區別,做出來的模型有金屬的,也有膠泥的,你看看這個膠泥模型,如果外面用蠟之類的包裹住,留上注漿孔和導氣孔,就可以當作模具來用,我這一手也是練了十七年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