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已成歷史

從歐洲地區部署的一枚彈道導彈升空,在進入大氣層高層後然後開始俯沖,沿著大氣層邊緣釋放了一枚扁平彈頭,乘波體的彈頭跨越大西洋朝著瓦特聯邦美洲東海岸飛去。

先進的科技往往是最先運用於戰爭,並非科技為了戰爭而研發,而是戰爭對科技最迫切需求。就像你工作的公司,錢的大頭都被到老板手裏了。並不能說明公司所有人努力賺錢大部分是為了老板。只不過是老板比較能拿錢罷了。而戰爭則是比其他行業更會用科技。

為了清理太空中垃圾的科技,優先成為了為洲際導彈高空彈道清理太空垃圾。扁平彈頭並沒有攜帶核彈,而是常規核彈頭。然而就是相同的科技。比如說火藥時代槍管。是工匠手工來打造,而現在機械化制造無縫管的水平,代表著兩種產量。

二十一世紀洲際導彈還需要大量的高級技工,進行焊接。這是因為每一個零件價格非常高,根本無法自動化工廠生產,自動化工廠造個件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技工來焊接,檢查一個個零件把握生產。

當能源充足,一切成本就降低下來了,就比如說初煉鈦礦,這可不是直接把鈦元素抽取了。而是需要氯氣反應氫氣還原,大量繁復的化學步驟才能制造出粗鈦。無論是電解氫氣還是氯氣,都是海水為原料,實際上需要大量的能源。而粗鈦變成細鈦,簡單的將百分之九十九的鈦含量變成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的那種工業級別純鈦,這背後是更加耗費能源的工序。

至於鋼鐵嘛,那些先進的特種鋼,不是用單純用礦物,然後加上外國先進的方法,就可以變成先進工廠的,就能創造先進產能的。淡淡一個電閘熔爐的加工,那個耗電量。就能讓特種鋼價格翻幾番。如果這種特種鋼要是還賣不出去?對不起工廠虧死。

現在的洲際導彈彈頭生產,在工業全方位進步下,每一個工業零件都能輕易的提高產量到自動化生產線的級別。因為能量降低了加工和材料制造的成本。所以現在的洲際導彈是以上百發量朝著美洲東海岸線發射的,一枚枚洲際導彈采用的是氫氧燃料的火箭技術,大量電解的氫氣可以隨時灌入。

隨著朝霞的升起一枚枚彈道赤紅的彈頭落下,在海面戰鷹的激光指引下,以不可攔截的速度,墜落在聯邦沿海地區的碼頭,軍港等重要目標上。數百米的火光騰起震顫了整個城市,數百發彈頭攜帶儲氫炸藥,爆炸的場面猶如小型核爆。火焰沖擊波對生命的殺傷範圍三百米。

一百枚這樣彈頭,以此在各個港口爆炸,對於瓦特聯邦的攻擊不下於一枚當量萬噸的戰術核彈。畢竟核彈當量大部分用於重復摧毀了。每天黃土區都能打出二十一世紀能搞定一場海上戰役的彈藥量。

彈道導彈從本土發射,於萬裏之外轟炸敵國。這是以陸權對抗海權的思路,當任迪將科技攀升到這個階段,現在大西洋這一塊海權無法超然於陸權上了。

在港口中猶如天火降臨的漠視,天空中赤紅的流光從天空中迅速滑落,給整個港口帶來一片血色。一艘三萬噸的船只被命中,這艘船只並非軍艦,而是大型運輸船,脆弱的鐵皮迅速被內部的火焰撕碎。船頭被爆炸的火光推到了土地上,斷口森森的斷裂鋼板鋸齒,顯示著天空中下降火力的蹂躪。

當大西洋黃土區取得了海權的全面優勢後,聯邦采取的將艦隊存在保留艦船的戰略,然而現在的情況讓該計劃破產了,猶如東來颶風。劇烈的火力對岸邊的大型目標進行了定點摧毀。不僅僅炸毀了的停泊的船只,油料倉庫,零件倉庫,造船廠。能癱瘓的目標全部在轟炸中癱瘓了。

或許工廠這些工廠被轟炸的場面不像核轟炸一樣留下了一個大坑,足量的常規化學炸藥,讓這些工廠變成了一片瓦礫,能夠燃燒的全部燃燒殆盡。摧毀效果是一樣的。至於核彈可能波及的遠方建築物,大部分是民居,戰爭中摧不摧毀效果是一樣的。反正現在的聯邦的工業生產用不上次人類。

五大湖區域,卡維斯看著面對現在情況已經開始有些浮躁爭論的聯邦議員,無奈的搖了搖頭。戰爭已經輸了。北美的港口正被轟炸,而南美黃土區的艦隊貼臉在南美區域布置了大片的水雷帶。

現在聯邦在南美洲的海上力量已經和北美阻斷。大量的鐵礦石,原材料物資堆積在南美的港口中,運不出去,而北美這邊的戰爭工廠已經因為原材料短缺開始停工了。更加糟糕的情況是,由於極端嚴寒的氣候北美的人工葉生產設備損壞嚴重,大量的有機物還要為了生產生化兵種。所以饑荒,饑荒已經來了,現在地表的情況已經猶如喪屍末日一樣,一群群失去控制的次人類,猶如行屍走肉一樣在城市中遊蕩。綠油油的眼睛,盯住行走的同類,當監控的機器人走過後,同類相殘的殺戮便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