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禁賽道歉的小馬龍(第2/2頁)

兩人高效的位置都是籃下和低位,大號中投所占的比重很高,但命中率只有40%左右,不超過45%。科比搖擺人的身體裏裝的是個大前鋒的靈魂。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但從數據上顯示科比真是這麽個人,ESPN列數據就是黑。科比的大號中投和三分不是沒死角,而是到處都是死角……

那麽問題來了,隨便找個會低位進攻的內線負責強攻,命中率不會比身為得分後衛的科比低,整體命中率一般高過科比5個百分點。45%命中率的內線除非撤空型,否則屬於撲街。

那麽科比的作用到底是什麽呢?少5%命中率,多幾個助攻?他場均5個助攻對比賽又會有多大幫助呢?

在郭旭前世,如果不想黑科比的話,就永遠不要查他的數據,因為他大號兩分球生涯巔峰賽季命中率也只有42.9%,所占的出手比重卻是個人所有進攻手段中最高的。

當然,一支球隊沒有中投也不行,中投是柄雙刃劍。

道格·科林斯教練總愛說這句:長距離的兩分球跳投,是最不合算的。

喬治·卡爾一直強調,他不喜歡玩中投,他最理想的是10-30原則,籃下、三分球和罰球各10個,這才最均衡。

但反過來,中投又是最必不可少的攻擊技巧,也是高水平對決時最主流攻擊手段。對手封殺突破和三分時,球員得用中投讓對方付出代價。

很多球隊在防守時都會放中距離,掐三分線及三秒區。如果一支球隊放棄了中距離,就等於放棄了進攻時球場一半的空間。此時對手需要占據的防守空間也縮小了一半,布防自然更為從容。

所以中投就這麽復雜,它是古典技藝,效率不高,它又是居家旅行殺人滅口的良藥,必不可少。

球員中投多未必是一件好事,但若是不會就好像“說學逗唱”少了一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