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能力不足的小遺憾(第2/3頁)

張揚聳了聳肩,他表達的意思是,“我們差不多贏了,接下來就無所謂了。”

埃裏克森大概沒理解意思,他眼中的含義有些惱怒,瑞典人是覺得,對方表達的意思是,“我已經手下留情了。”

因為米爾沃爾換上了替補。

埃裏克森非常憤怒,他有些無法接受大比分輸球,又覺得米爾沃爾換上替補挺好,畢竟兩個替補前鋒再想進球並不容易。

對方手下留情……也挺好。

埃裏克森只能深吸一口氣,旋即長長的嘆氣,把注意力重新放在比賽場,實際上,瑞典人有點想多了,這場比賽絕對不是張揚安排要“多進球”,而是米爾沃爾球員希望多進球。

兩者是不同的概念。

如果是張揚要求多進球,當做出換人調整後,球員們都會受到一個信號,“接下來是垃圾時間,可以自由發揮了。”

現在就不一樣了。

米爾沃爾並沒有因為換人,就更換對待比賽的態度,哪怕下半場曼城防守變得穩固,哪怕是張揚進行了換人調整,還直接換下了兩個主力前鋒,他們依舊想要繼續進球。

這種不斷爭取的心態,讓米爾沃爾上下對待比賽的態度都極為認真。

他們很快有了收獲。

比賽進行到第71分鐘,利弗摩爾外圍交給莫裏斯,莫裏斯接球直接抽射,足球打在對方後衛身上彈出,馬克西迎球在射。

這次是曼城後衛鄧恩立功,他用身體把球從門線擋了出來。

但鄧恩也無法再做什麽。

後插上的辛普森,一腳把球推入空門。

五比零!

這個進球讓曼城感覺非常無奈,他們已經用身體塑造了銅墻鐵壁,但最終還是被米爾沃爾把球打進,似乎上帝也不站在曼城的一方,每一次都是對方搶到好位置。

張揚不怎麽看。

以戰術角度上來說,“邊路插上助攻”是米爾沃爾進攻打法的特點,這或許是補足變路球員個人能力不足的方式,若是米爾沃爾的邊路都是羅本、C·羅納爾多,就根本不用邊路插上,他們個人內切到中路,就能夠直接形成威脅。

辛普森、皮雷,再包括馬克西,都沒有這種水平,他們沒辦法個人尋找機會,只能助攻後插上尋找機會,補足鋒線助攻的缺失。

以系統的能力分析角度來說,辛普森本身就擁有“第六感”捕捉機會的天賦,他能比其他人更多的尋找到機會,簡直就是“撿漏之王”,能補射進球一點不稀奇。

在打進第五個球後,米爾沃爾依舊沒有停下進攻的腳步。

場上的比賽值得關注的,還是兩個新出場的前鋒,他們的表現也是最為積極的。

兩人都在爭取好的表現。

就兩人的處境來說,也都必須這麽做,蘇亞雷斯是剛加入隊中的球員,他知道自己肯定是打替補,短時間很難爭取什麽,但看到其他新球員都表現出色,他的壓力還是不小的。

夏天裏,有幾個新球員加盟,蘇亞雷斯也是重量級轉會之一,他的身價在新球員裏排名第四,現在排名前三的球員,都有相當出色的表現,可以想象,今後肯定會是主力隊員。

他呢?

肯定是替補。

這就讓蘇亞雷斯很不甘心了,哪怕知道肯定是替補,很難和瓦爾迪競爭,但他還是希望表現出色,增加出場比賽的機會。

這可是英超聯賽!

英超聯賽要比荷蘭聯賽受關注多太多,蘇亞雷斯選擇來英超,有個重要原因是距離巴塞羅納比較近,是為了和女友家人團聚,但個人也是有考慮的,他希望有更好的未來,希望收到更多的關注,兒時的苦困也會讓他希望賺到更多的錢。

那麽前提就是表現出色。

現在有出場機會就一定要努力爭取,讓所有人看看自己有多麽出色。

威斯頓的壓力也不小。

那支英冠的米爾沃爾,留隊的幾乎都成為了主力,成為了重量級球星,也只有他一直都是替補,之前是給尼爾·哈裏斯當替補,然後是達倫·本特,現在變成了瓦爾迪。

瓦爾迪只比他大十幾天,來到俱樂部的時間,比他還要晚的多。

有對比,就有傷害。

威斯頓的目標就是能表現出色,一點點的增加出場機會,未來成為絕對的主力。

兩名年輕前鋒的表現欲望,就轉化為了比賽的積極性,他們的跑動非常積極,也不斷的朝著隊友要球,連續的跑動、配合和主動,也讓他們找到了幾次機會。

兩人也是有區別的。

從數據的角度輕易看出兩人的風格不同,威斯頓更多和隊友配合,個人的打法更流暢一些,但偶爾也會出現“粘球”導致丟球的情況,說明威斯頓的進球欲望很充足。

蘇亞雷斯則更多是個人表現。

支持蘇亞雷斯完成個人表現的,還是他的技術實力,他的腳下功夫比威斯頓花哨一些,這或許也是南美球員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