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布局,長生迷霧!(第2/2頁)

珍貴至極。

咕咚!

咕咚!

咕咚!

陸青峰自持肉身強大,道行穩固,法力深厚,一氣就將三枚不死果吞下腹中。當即精純力量湧動,猶如江河奔騰,陸青峰默運《十二都天魔神法》。

法力與日俱增。

……

時間流轉。

陸青峰掌控禿鷲山,又在遙遠處有一座將軍府,且還占據整個五方界氣運,背後又有黃風嶺撐腰。

如此權勢、如此背景,各種真仙層次修行資源根本不缺。

不論是增進法力的‘不死果’、‘純陽丹’、‘渾乘仙丹’。

還是靜心凝神加快對大道感悟的‘靈犀草’、‘開悟仙丹’、‘氤氳真水’。

陸青峰全都不缺。

大乘期修行,無非三重——

一則法力,二則感悟,三則仙軀。

陸青峰停駐渡劫境兩萬余載,早就將重重風火大劫渡過,煉就冰肌、玉骨、銀血、金瞳,鑄成不滅仙軀。

法力修行也不曾落下。

仙晶、仙丹、仙藥。

重重齊備,法力增長全然不用費心,更不會拖了後腿。

至於道行感悟,陸青峰早前悟性較差,如修行、如煉丹煉器,全都不如常人。

若是依著尋常,即便修成大乘真仙,也要比同為大乘真仙的平均悟性差上一大截。但是陸青峰畢竟誦讀《黃庭經》十一萬載,又搜羅諸多典籍,知識面極廣。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陸青峰的悟性,總算能趕上平均線,甚至還要超出一籌。

真仙感悟不易。

但陸青峰在諸般仙丹、靈物幫助下,又不時施展‘點化’之法消弭困惑。道行亦是不曾停滯,勇猛精進。

真妙境。

參道境。

大乘期後二境,重點都在於一個‘悟’字。陸青峰十八世積攢,修行諸般妙法,掌握眾多神通、大神通,積攢的底蘊早就無比深厚。

如今一齊爆發出來。

修行總算高歌猛進。

十年。

百年。

千年。

真妙境修行,須體悟真實,感受到大道真實可見,需要增長種種見聞,豐富對天地的又一重理解,萬法玄妙,知悉大道一角。

陸青峰歷經十八世,諸多世界,又從地仙界來到九幽地界,見識不同天地,見聞不遜尋常真妙境真仙。只需要將此前見聞積累,如今轉化為道行修為,轉化為達到感悟即可。

短短兩千年。

真妙境平穩渡過,陸青峰堪至參道境。

也是大乘期最後一境。

到了這個境界,大多真仙早已找準道路,只要循著這條道路不斷參悟,道行便會愈發高深。倘若道路沒錯,感悟足夠透徹,便可凝聚地仙道果,證道長生。

只是。

這個過程不論是說起來還是做起來,都是玄之又玄。誰也不知道究竟何種積累才能凝聚地仙道果,更不知道是否可以證道地仙。

前路充滿迷霧,充滿了不確定。

有前輩人物,將參道境與長生地仙之間的漫漫長路,稱之為——

長生迷霧。

赤煙界中鐵羽道人,道行足夠高深,在參道境停留多年。可是最後一步卻遲遲沒法跨出,甚至他壓根都不知道該如何跨出這一步,也不知自身積累是否足夠支撐他跨出這最後一步。

這其中當然有修行功法、自身傳承的原因。

羅浮劍派中《羅浮劍典》終究是旁門級功法,修行至真仙境,便已路斷,前路再無指引,只能靠自己的一雙腳在重重迷霧中探索。

有可能開辟道路。

但更大可能卻是在長生迷霧中原地打轉而不自知。

茫茫多的真仙,皆困在這重重迷霧中。前不見路,更不知自身所處,迷惘、無助。

即便是修行正宗級、玄妙級功法的真仙,也只是多了一重指引,多了幾分底蘊。

有了撥開迷霧的法門,這法門有高有低,有難有易。

可即便是最高明、最簡單的,也只是相對而言,絕非輕易就能將迷霧撥開。

如陸青峰麾下上將司徒千,不知從何得來的傳承,煉就一身過硬本領。真仙修為竟能力壓鬼藤等青狐洞五妖一頭。

法門決然不弱。

可依舊被困在迷霧當中,被攔在地仙門外。興許他在迷霧中已經前行大半,但哪怕就只是臨門一腳,也不知攔住多少天驕。

“修仙難。”

“證長生更難。”

……

入九幽後,第九千八百年。

陸青峰修為猛進,踏真妙,經參道,終見長生迷霧,修得四十八元會法力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