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4章 國情咨文(第2/2頁)

這可以算是帝國最高級別的會議了,每年只召開一次,外人或許會覺得,這樣的會議,會議室的氣氛一定非常肅穆,一個個謹言慎行。

事實剛好相反。

歐陽朔早就有言在先,大家不僅可以暢所欲言,還能互相辯論,就算是針對他的意見,只要言之有物,就沒什麽禁忌。

“蓋亞七年,對外,帝國一統華夏,攻占東非,一統南疆;對內,工業化加速,一大批新產品問世,經濟增長保持強勁勢頭,財政收入破億。文治武功,皆成就非凡。只是爭霸之路,不進則退,蓋亞七年已經翻篇,接下來的一年,帝國該如何砥礪前行,再創輝煌,還有賴諸位建言獻策。”

簡單的開場白之後,歐陽朔直入主題:“子房,你先來。”

張良坐在左側第三位,僅在姜尚跟寇準之後,可見資政閣地位之高,聞言,拿出一沓文件,起身,親自發給在場的一眾大臣,人手一份。

歐陽朔接過一看,只見封面上寫著《神武四年國情咨文》,這是資政閣設立咨文研究中心之後,第一份,著眼全球的戰略文件。

張良重新坐下,開始就此文件做簡要說明。

“過去的一年,全球形勢整體趨於平穩,除非洲戰亂四起,十八個王朝中,僅大周覆滅,剩下的十七個王朝依然佇立。”

“白銀之手跟湛藍徽章兩大陣營,表現的都非常克制,將主要精力放在內政上,為下一次的大爆發積攢能量。”

“隨著全球格局進入大後期,時間有限,兼且出現暗夜帝國這一攪局者,資政閣以為,蓋亞八年,將是大亂戰之年,所有的沖突、矛盾,都將集中爆發。”

“全球格局,即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

聽到這話,文官們神情凝重,武將們卻難掩興奮之意。

“兩大陣營有沒有可能再次聯手,制衡我們?”歐陽朔問。

張良回道:“不排除這種可能。但是,微臣以為,相比聯手,兩大陣營更大的可能,是開啟內鬥模式,將利益最大化。”

“怎麽說?”

張良不急不緩,道:“其一,帝國本身沒什麽破綻。隨著八大戰區組建就位,南疆一統,在本土防禦上,帝國已經做的滴水不漏。”

“如果兩大陣營想要圍攻帝國,只有海陸並進。”

“陸路,只有天竺、波斯以及羅曼諾夫王朝三個方向,對應南亞、西亞以及北亞三大戰區,都是易守難攻之地,很難有大的突破。”

“而且天竺此時還陷入內鬥,怕是根本沒精力參與進來。波斯跟帝國之間還隔著窩闊台余部,也難以盡全力。”

“羅曼諾夫王朝的西伯利亞地區,後勤保障是個天大的難題,就算有心,也無法大規模出兵,只能搖旗呐喊。”

聽到這,文官們舒了一口氣,武將們卻不爽了。

張良卻不管,繼續說道:“海路,有太平洋跟印度洋兩條路線。印度洋且不說,帝國只要牢牢把持住亞丁灣、馬爾代夫、馬六甲海峽這樣的關鍵航道,歐洲王朝就絕不敢出兵。就算出兵,也抵進不到帝國本土。”

“唯一可慮的,估計就是太平洋。隨著暗夜帝國異軍突起,帝國對太平洋的掌控力度大減,給了道森王朝等美洲王朝以機會。”

對面的施瑯聽了,頭都快擡不起來了。

“好在帝國在東部沿海一帶,有瀛洲行省、夷州郡以及瓊州郡這樣的天然屏障,沿海防禦又布置到位,只要道森王朝不瘋,就絕不敢出兵。”

歐陽朔問:“暗夜帝國呢?”

“暗夜帝國確實是一個變數,但是從曹劌傳來的戰報看,暗夜帝國陸軍偏弱,他們最多只敢騷亂沿海,而不敢深入陸地作戰。”張良是實事求是。

歐陽朔一下聯想到,歷史上華夏東南沿海的倭寇之患,恰好執掌暗夜帝國的,又是東瀛人。

難道說,暗夜帝國將是又一群倭寇?

想到這,歐陽朔重塑太平洋艦隊的心情,變得越發急迫了。雖如此,歐陽朔並沒有表現出來,神情平靜,聽張良繼續匯報。

資政閣的國情咨文,實則是在為帝國戰略定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