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6章 八大戰區(第2/2頁)

命名為北亞戰區,而非北部戰區,可見朝廷設立該戰區的目的,除了短期的鎮壓北疆,長期目標,還是存著跟羅曼諾夫王朝較量一番的心思。

西北戰區副統帥李牧,晉升為北亞戰區統帥,同時卸下鷹揚軍統領一職。

鷹揚軍統領,由剛升任飛熊軍統領不久的二品鎮西將軍左宗棠接任。左宗棠卸下的飛熊軍統領一職,則由大唐名將李勣接任。

李勣作為跟李靖齊名的大唐名將,足以堪當此職。

如此交叉任職,一是避開戰區統帥跟老部下不重疊的定律,二則是要避開李靖、李勣兩位大唐名將,同屬一個戰區的尷尬。

主要還是後者。

北亞戰區與北疆都護府轄區完全重合,一軍一政,拱衛帝國北境。

……

組建西亞戰區,下瞎飛熊軍、河東軍以及西疆建設兵團,負責拱衛帝國西疆的同時,也是未來帝國進擊波斯帝國的主力部隊。

飛熊軍駐紮在西疆行省,河東軍更名為西亞軍,總部設在西海行省,駐防西海行省的同時,兼顧西疆行省的東部。

大秦名將王翦,被任命為西亞戰區統帥,授大將軍銜。

對追殺逃亡波斯的窩闊台,王翦是有執念的,此番執掌西亞戰區,給了王翦一個名正言順的舞台,任其發揮。

……

西北戰區更名為南亞戰區,下瞎鷹揚軍、南亞軍以及西康建設兵團,暫時負責鎮守西康行高官遠規劃,則是帝國進擊天竺的主力部隊。

上將軍李靖,轉任南亞戰區統帥。

考慮到西康行省,在剛結束的吐蕃之戰中,幾乎夷為平地,需要大規模重建,後勤保障能力非常有限,南亞軍將駐紮在蜀地邊境。

在西康建設兵團走上正軌之前,南亞軍的補給由蜀地行省負責。好在蜀地是有名的天府之國,物產豐富,足以擔此重任。

……

西南戰區更名為南洋戰區,以更為匹配其定位,仍然下瞎龍驤軍、河內軍、河洛軍以及北疆軍,負責東南亞跟澳洲防務。

與此同時,將崖山艦隊劃歸南洋戰區,負責整個南洋的海上防禦。未來,印度洋艦隊將逐漸轉移至印度洋海域。

按帝國此次規劃,在殲滅爪哇國之後,會對南洋戰區進行一次調整。畢竟以南洋目前的穩定態勢,似乎不用駐紮四個集團軍之多。

……

非洲戰區維持不變。

除以上擺在明面上的七個戰區,帝國還在暗中組建美洲戰區,下瞎虎賁軍跟南美軍,負責整個美洲地區的戰爭。

鑒於南美形勢還不明朗,虎賁軍暫時還駐紮在中原,待時機成熟之後,再傳送至美洲戰場。那時,才是美洲戰區正式亮相之時。

卸下東南戰區統帥一職的上將軍韓信,正是美洲戰區統帥人選。

美洲大陸是帝國繼非洲大陸之外,第二個重點攻略的大陸,未來還將直面道森王朝的威脅,調韓信擔任美洲戰區統帥,可見歐陽朔對韓信的重視。

也唯有韓信這等功勛卓著的神將,可當此重任。

白起、韓信以及李靖三位上將軍,依然是歐陽朔手中最大的三張王牌,被安排至帝國最前沿,肩負起最艱巨的戰爭使命。

此番大調整之後,軍機處也迎來一輪調整。

在此之前,禁衛軍、城衛軍、羽林軍以及龍驤、虎賁、豹韜、鷹揚、飛熊、貪狼、鳳翔七大集團軍,合計十位統領,皆可行走軍機處。

此輪調整之後,唯有八大戰區的統帥,可任軍機大臣,鑒於京畿戰區統帥由歐陽朔出任,實際只有七位戰區統帥行走軍機處。

即非洲戰區白起、美洲戰區韓信、南亞戰區李靖、中原戰區孫臏、北亞戰區李牧、西亞戰區王翦以及南洋戰區吳起。

再就是軍務大臣杜如晦跟海軍司令鄭和兩人。

霍去病、史萬歲、徐達、郭子儀以及蒙恬等將領,就此退出軍機處。

就連歐陽朔最信任的霍去病,都不能破例。歐陽朔希望,制度就是制度,不要輕易去逾越跟挑釁。

即便是歐陽朔,也選擇慎重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