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2章 騎兵時代的余輝(第2/2頁)

博爾忽見了,不僅毫無懼色,反而放聲大笑:“沒想到大夏軍竟然這麽愚蠢,以為憑借這樣的小山包,就能擋住我們的進攻嗎?簡直幼稚。”

按常規思路,三五十米高的小山包,確實不是理想的伏擊地點。不僅不能伏擊,而且一旦被困在山頂,沒有水源,簡直就是在自尋死路。

博爾忽沒有猶豫,下令大軍四散開來,對一個個山包展開強攻。

草原上的丘陵,坡度大抵非常平緩,以蒙古騎兵的精湛騎術,完全可以直接沖殺而上,都不用下馬作戰。

上午對敵軍的忌憚,已經被博爾忽拋到九霄雲外。

“殺!”

博爾忽親自率部,繼續追擊前面的張郃部,同時命令左右兩翼,開始拔除山頂上的釘子。

整片丘陵地帶,小山不下百余座,密密麻麻。

其中的一座小山腳下,一千蒙古騎兵悍然發起沖鋒,騎兵的彎刀,在中午陽光的反射下,綻放出刺目的寒光。

山頂之上,指揮官見了,鎮定下令:“開炮!”

“轟!轟!轟!”

提前布置在山頂的火炮,轟然開響。

沖鋒在前的騎兵立即人仰馬翻,將整支隊伍的沖鋒都遲滯下來。蒙古騎兵也是兇狠,頂著炮火,繼續發起沖鋒。

這麽短的山坡,估計沒等到敵軍火炮轟擊第二輪,他們就已經沖到山頂。

山頂指揮官見了,冷靜下令:“火槍手準備。”

“射擊!”

“啪!啪!啪!”

密集而急促的槍聲響起,肆無忌憚地傾瀉著子彈。

兇悍的蒙古鐵騎,在大夏軍的槍林彈雨面前,實在是太脆弱了,一排接一排的騎兵如麥子一樣倒下,濺不起一絲浪花。

在火器面前,還處在冷兵器時代的蒙古騎兵,注定難逃被屠殺的命運。

是的,就是屠殺。

大夏火槍由最原始的火銃,演進至相對先進的火繩槍,到現在,列裝全軍的已經是第三代火槍,即新一代的燧發槍。

相比裝彈困難的火繩槍,燧發槍設計有由彈簧驅動的轉動臂,頭部夾著燧石,轉動臂向下旋轉時,燧石與引火藥盤上的鋼板摩擦產生火花,火花落入藥盤點燃引火藥。

因為依靠燧石點火,故名燧發槍。

相比火繩槍,燧發槍更加安全可靠,構造簡潔,填彈便捷,兼且一片燧石片可以供30發彈使用,使得連續射擊成為可能。

這些優點,讓燧發槍風靡三百年之久。

直到更先進的擊發槍誕生,才讓燧發槍退出歷史舞台。事實上,大夏對擊發槍的研究也已進入攻堅階段,甚至已經有試驗品誕生。

沒有列裝軍隊,主要還是因為生產成本太高,無法做到量產。

歸根結底,還是受限於大夏自身的工業化水平。滿打滿算,大夏全面推進工業化還不足兩年,自然還達不到量產擊發槍的水準。

就算如此,燧發槍的威力已經足以讓敵人膽寒了。

在火炮跟火槍隊的配合下,借助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身穿皮甲、乃至布甲的蒙古騎兵,就像脆弱的嬰兒一般,簡直不堪一擊。

就算有精銳騎兵沖上山頂,在火槍手前方,可還有一排最精銳的刀盾兵拱衛著,讓蒙古騎兵無法越雷池一步。

小小的山頭,成了蒙古騎兵揮之不去的噩夢。

此時的博爾忽已經率部殺進丘陵深處,等傳令兵來報,說左右兩翼大軍在圍剿山頭損失慘重時,臉色的表情要多復雜又多復雜。

“怎麽會這樣?”博爾忽不解。

傳令兵心有余悸地回道:“啟稟將軍,敵軍在山頂布置了火炮,還有大量火槍手,殺傷力驚人,我們根本沖不上去。”

博爾忽心中一涼,這才意識到,敵軍設想的圈套非同凡響。

“將軍,撤吧!”副將建議。

博爾忽臉色陰晴不定,良久才道:“不,不能撤。”對蒙古帝國而言,這是一場沒有退路的戰爭,不勝即亡。

副將急道:“那先沖出這片丘陵吧,不能讓兒郎們白白送死啊。”

“也好!”博爾忽這回沒有固執。

可惜,這是陳玉成精心設下的一個局,又怎會讓入轂的敵軍輕易撤離,就在博爾忽率部行將沖出丘陵地帶時,丘陵外圍,大夏軍早已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