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3章 榨幹最後一絲戰爭潛能(第2/2頁)

阿育王的鐵血手段,立即收到效果。

在後勤補給順暢的情況下,前線的阿育王朝大軍士氣大振,聚城而守,憑借地利之便,跟大夏軍打的難分難解。

每攻破一城,大夏軍就要付出慘重代價。

為了不影響軍心,四路大軍統帥只能采取輪換制,以軍團為單位,將部隊一支接一支地派上戰場,就當是練兵。

以右翼秦軍為例,設五個正規軍團,剩下的十五萬就是預備隊。

何為預備隊?

就是當軍團出現戰損時,直接從預備隊補充兵員,次日就能恢復滿編。如此,既能保證軍團一直處於滿編狀態,又不因傷亡過大,而出現士氣低落。

此舉果然奏效。

當天負責攻城的軍團,將士們雖然感到身邊的同伴不斷有人陣亡,晚上回到營地,卻從沒覺得營地空蕩蕩,感覺就像沒死多少人一樣。

雖然是錯覺,卻很能撫慰人心。

如此一來,次日一早,將士們又能重新抖擻精神,帶著新來的同伴,幹勁十足地殺向戰場。

在鐵與火的淬煉下,能一直不死的,就是真正的精銳。

這很殘酷,卻是真實的戰場。

事實上,如果從全局來看,只會感到更加殘酷。

還是以右翼軍為例,到九月底,經過近一個月的鏖戰,秦軍的十五萬預備隊,已經十不存一,基本消耗一空,可見戰爭之慘烈。

這還是秦軍精銳,其余幾路更是不堪。尤其是中護軍,本身只有三十八萬人,只夠整編出四個正規軍團,剩下的十萬人充當預備隊。

到了九月二十五日,中護軍的十萬預備隊就被消耗殆盡。

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在十月一日,大夏左翼軍、中護軍以及中路軍三路大軍,終於打到邏些城下,勝利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