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3章 帝國戰略(第2/2頁)

“愛卿的意思是?”

張良道:“隨著中原一統,帝國戰略由內轉外,此番大裁軍,不該像前幾次那樣簡單粗暴地裁撤兵員,而是要根據帝國戰略方向,以戰定軍,對現有軍隊結構進行一次徹底的精編重組,根本目的還是提升全軍戰鬥力,而非削弱。”

自秦唐歸附,大臣們非常有默契地,將“皇朝”替換為“帝國”。是啊,以大夏如今之疆域,雖非帝朝,卻絕對當得上“帝國”之稱,名副其實。

舊稱皇朝,反倒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了。

對此,歐陽朔是默許的,不管怎麽說,帝國可比皇朝聽起來有氣勢的多,這也是一個新興崛起的強國,該有的自信。

張良所言,涉及的已經不是兩百萬大軍的問題,甚至不是純粹的大夏軍問題,而是直接上升到帝國未來兩三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的戰略問題。

問題很大,卻又無法回避。

歐陽朔就是一笑,張良不愧是戰略大師,歐陽朔很樂意從善如流,“好啊,那諸卿就先談一談,帝國未來的戰略方向該如何確定?”

又是張良站了出來,“晉升帝朝的前提條件,是要獲得亞洲霸主地位。如果從在這一點出發的話,西南方向的天竺,西面的波斯帝國,北面的羅曼諾夫王朝,都是不可回避的大敵,應該作為帝國戰略重點。”

張良沒提東南亞的爪哇國以及北面的蒙古帝國,不是他疏漏,而是以帝國如今之實力,兩國不過是纖芥之疾,已經不足以當做主要對手來對待。

“再遠一點,就是已經取得成效的非洲大陸以及尚處於萌芽狀態的美洲大陸,都是帝國戰略重點。至於是否介入歐洲大陸,全憑陛下聖裁。”張良說道。

不知不覺間,大夏已經有了一個全球霸主的大框架,觸角幾乎遍布全球,只是這框架還很脆弱,需要不斷夯實根基。

歐陽朔表態:“歐洲大陸,暫且不納入戰略考量。”

在歐洲,大夏目前僅有一個基點城,想憑一城之力撬動歐洲大陸,無疑有些異想天開。更重要的是,在歐陽朔的長遠規劃中,歐洲不該是大夏的死敵。

未來,未必就沒有結盟的可能。

“明白!”

張良點頭,他也認為放棄歐洲是個明智選擇,攤子不能鋪的太大。

就在此時,杜如晦站出來說道:“微臣以為,對外擴張固然重要,可也不能因此放棄本土防禦。不管怎麽變,中原都該是帝國中樞之地,不可松懈。”

歐陽朔點了點頭,總結說道:“中原、南亞、西亞、北亞、非洲以及美洲,六大戰略方向,每一個都無法忽視,都有強勁對手。由此可見,帝國面臨的挑戰依然不小,正如子房所言,此番大裁軍該好好謀劃一番,如何在縮減絕對兵員數量的基礎上,保障甚至是提升全軍戰鬥力,是重中之重。”

“下來之後,軍機處、樞密院以及資政閣,應該細細謀劃,盡早定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裁軍方案出來,爭取年前完成此輪大裁軍。”歐陽朔下令。

“諾!”三位大臣齊齊領命。

眼下已經是七月中旬,到年底也只剩五個月時間。

按常理推測,此輪裁軍涉及全軍,最起碼需要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如此也就意味著,留給三大機構制定裁軍方案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在此之前,還得解決兩百萬大軍的安置問題。對於此事,賈詡倒是有一個計劃,正想呈報陛下。

只是此計甚毒,未必就能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