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9章 重制大道(第2/2頁)

在座諸位不覺倒吸了一口涼氣,為夏王的野心所震驚。

歐陽朔的設想並非天方夜譚,漢朝時期雖然獨尊儒術,實際上,官方推行的“經學”,在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基礎之上,已經暗暗糅合了百家精華。

此事本就有先例,為何做不成?

孔子第一個站了出來,拱手說道:“王上之設想一旦達成,必可造福於天下蒼生百姓,仲尼不才,願率儒家參與其中,盡一份力。”

歐陽朔見此,起身,鄭重回了一禮:“夫子高義!”

諸子百家代表的本就是華夏文明之精華,歐陽朔要立足華夏本源,復興華夏文明,將其推廣至全球,就必須先完成內部的整合。

要讓諸子百家合為一體,既不現實,也無此必要。

一個沒有競爭,沒有差異的文明,是無法長存於歷史長河之中的。

歐陽朔的做法顯然極為高明,他要融合的只是百家思想之精華,是形而上的東西,而非形而下的實體。

這對百家學派而言,同樣是一個大機遇。

大夏在允許百家共存的同時,也沒有將百家納入王朝正統,就像空有寶山,卻放而不用,殊為不美。

不論何家何派,最終目的還是要服務於王朝,如果不被納入正統,就無用武之地。歐陽朔提出的設想,顯然就是要彌補這一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