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 最後一場戰役(第2/2頁)

因此歐陽朔理解的【清滅明之戰】,應該是清滅南明之戰。

跟蒙元大軍一樣,為了維持其統治,推行其文化,頒發“剃發令”,清軍在華夏大地制造過無法計數的屠城慘案,殺害百姓數以千萬計。

剃發令執行口號是:“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最為慘絕人寰的當屬“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大屠殺,使得華夏人口銳減,很多地區變成“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的恐怖場面。

揚州十日又稱揚州屠城,是指史可法率領揚州軍民阻擋清軍南侵守衛戰失敗之後,清軍對揚州城內百姓展開的大屠殺。

當時幸存者王秀楚的《揚州十日記》中和明末史學家計六奇的《明季南略》記載,屠殺共持續十日,故名“揚州十日”。

揚州在激烈抵抗後失陷,清兵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

幾世繁華的揚州城是時堆屍貯積,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為五色,塘為之平,前後左右,處處焚灼,城中積屍如亂麻。

揚州百姓除少數破城前逃出和個別在清軍入城後隱蔽較深幸免於難者以外,幾乎全部慘遭屠殺,僅被和尚收殮的屍體就超八十萬具。

在文字獄盛行的清朝時期,所有關於揚州屠城的記載隨著清軍入主漢地之後被刻意掩蓋,導致清末以前大部分人對此屠殺事件一無所知。

嘉定三屠發生在公元一六四五年,清軍攻破嘉定後,三次對城中百姓進行大屠殺。彼時清軍頒布剃發令,嘉定百姓拒不從命,鄉紳侯峒曾帶領嘉定紳民起義反清,清吳淞總兵李成棟立即領兵五千來攻。

嘉定城破,李成棟下令屠城。

百姓之中,懸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斷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猶動者,無法計數,骨肉狼籍。

城中婦女慘遭強(和諧),如遇抵抗,軍士就用長釘把抵抗婦女的雙手釘在門板上,然後再肆行奸(和)淫(諧)。

大屠殺持續了一天,直到屍體堵塞了河流,大約有三萬多人遇害。

其後,李成棟率軍離開嘉定城。

但嘉定城的劫難仍然沒有結束,李成棟大屠殺後的三四天,僥幸逃脫的嘉定幸存者開始溜回城裏。

他們回城後,在一個叫做朱瑛的義士領導下,重新集結起來,共兩千多人。朱瑛領導著幸存者在這座殘破的城市展開了一場反屠殺運動,處死了歸降清軍的漢奸和清軍委派的官吏。

李成棟又領著軍士直殺入城裏,把許多還在睡夢中的居民殺個精光,積屍成丘,然後放火焚屍。清軍殺得興起,嘉定又慘遭“二屠”。

二十多天後,原來南明的一個名叫吳之番的將軍率余部猛攻嘉定城,周邊民眾也紛紛響應,殺得城內清兵大潰出逃。

不久,李成棟整軍反撲,把吳之番數百士兵砍殺殆盡,順帶又屠殺了近二萬剛剛到嘉定避亂的民眾,血流成渠,是為著名的“嘉定三屠”。

清軍往往以“惡其反側”等借口將來降軍、民屠戮一空,膽敢反抗的百姓幾被殺盡,留下的大抵是一些順服的奴才。

此外,滿清又殺苗民一百萬,殺回民數百萬,把漠北蒙古的準葛爾部落殺到只留最後一個幼童,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