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忽必烈親征(第2/2頁)

整座三合城籠罩在一股恐怖的氣氛之中。

無論是誰都小心翼翼的,生恐惹惱了金帳中的皇帝陛下。城中幸存的漢族百姓更是膽戰心驚,徹夜難眠,躲在家中不敢出門。

蒙古人暴怒之下,誰知道會怎麽處置他們。

上午九時許,三合城南門官道上突然傳來踏踏的馬蹄聲,擡頭一看,卻是一支剛從前線撤下來的蒙古騎兵小隊。

守城將士見了,絲毫不以為意。因為從昨夜至今,從前線逃至三合城的敗軍隊伍就絡繹不絕,眼下這支小隊看上去也沒什麽特別的。

城門守軍見了,更是難掩鄙夷之色。

在蒙古人眼中,當逃兵是非常可恥的行為,為勇士所不為。蒙古軍規甚至專門有規定,倘若有哪支部隊不戰而逃,一旦被抓回,就將施以酷刑。

怎樣的酷刑呢?做起來也很簡單。

蒙古人會將這些逃兵一個個裝到麻袋裏,集中丟到一片空地上,再用騎兵在麻袋上來回沖鋒、踐踏,直至再沒有一個能動彈的。

場面並入如何血腥,絕足以將旁人嚇的臉色慘白。

就在這時,一位城門守衛認出了領頭的將領,驚呼道:“張將軍?!”

只見那人雙眼無神,全身血跡斑斑,臉上也臟兮兮的,被凝固的血痂包裹著,身上的鎧甲已經碎的不成樣子,松松垮垮地套在身上。

不是熟識之人,絕認不出這位落魄的將領竟是蒙古大將張弘範。

張弘範聞言,掃了對方一眼,露出恍然的神情,這守衛卻是在他麾下擔任過一段時間的親兵,難怪一眼就認出來了。

有這一層關心,張弘範心中更有底了。

“帶我去見皇帝陛下,我是來請罪的。”張弘範聲音沙啞地說道。

聽他這麽一說,周圍的軍士齊齊看了過來。

張弘範之名不獨在南宋,在蒙古那也是響當當的,加之昨夜的一場大戰,此人正是主角之一,自然就格外引人注目。

軍士們或是探究,或是鄙夷,或是同情地看著這位落魄的將軍。

按照蒙古軍規,主將伯顏戰死,副將張弘範戰死沙場還好,可一旦沒死,還活著逃了出來,那問題只會更加糟糕。

張弘範不僅會被處死,說不定還會連累家人。

因此,一般像這種情況,副將倘若僥幸沒死,那還是在戰場上自己抹脖子吧,說不定還能混個“烈士”,惠及家人。

眼下張弘範卻出現在三合城,還要面見皇帝陛下,這就非常罕見了。

作為蒙古資深將領,張弘範不可能不知道,他來三合城,可能連陛下的面都見不到,就被下令哢嚓了。

張弘範當然想一死了之,可聯想到眼下戰局,他似乎還不能死,倒不是說他對蒙古國的忠誠已經高到能不顧及家人生死的地步。

只因在內心深處,張弘範還有些小心思,小算盤。

蒙軍大敗,伯顏戰死,就算忽必烈要親征,身邊也急需大將輔佐。因此張弘範想賭一把,賭忽必烈不會在這時將他殺了。

留下他,更有價值。

再者,昨晚的那一場大戰,張弘範作為副將,積極組織救援伯顏,並無失職之處,也非臨戰脫逃,忽必烈了解清楚情況,應該會網開一面。

張弘範是位惜命之人,更是一位有野心的將領。

因此在昨天夜裏,當他好不容易在親兵的護衛下殺出重圍之後,想了一下,還是毅然決然地往三合城趕來。

“帶我去見皇帝陛下。”張弘範再次說道。

那守衛這才反應過來,說道:“您稍等,我這就去通報。”

或許是真的天不亡張弘範,面見忽必烈的第一個難關,因為城門的一個熟人,被張弘範輕松跨過。

如果沒人通報,那他張弘範真的就在劫難逃了。

守衛走後不久,重新折返,帶來了皇帝陛下的口諭:“立即將罪將張弘範綁了,送到金帳受審。”

張弘範聞言卻是長長地松了一口氣,只要皇帝陛下還肯見他,事情就有轉機,怕就怕陛下連見都不願見,直接下令斬了。

外人不知道的是,就在這短短的一瞬間,張弘範手心已經滿是冷汗,誰也不知道這位大將已經在鬼門關走了一遭。

張弘範深吸一口氣,準備進城。

從現在開始,他就得好好想一下,怎麽輔佐皇帝陛下親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