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朝中新貴(第2/2頁)

但是在大夏王朝,歐陽朔並不準備特意突出川南行省的地位,川南總督跟其他總督一樣,也沒加封其他頭銜。

按大夏官制,行省總督為正三品。

倘若歐陽朔要提升某個總督的品級,可在行省總督之外,掛四大院副大臣乃至四大院大臣銜,擢升為從二品,乃至從一品大員。

此等做法跟清朝總督掛兵部尚書銜是一個意思,領一個虛職,提升總督品級與待遇,讓總督在地方更能便宜行事。

四位總督剛剛上任,還沒做成什麽讓人信服的政績,又怎會有此待遇。

……

接受完範仲淹的述職,已是十一時許,霍光跟荀彧兩位總督的述職只能安排到下午。

中午,歐陽朔在王宮設宴,款待四位新任總督。

對總督們而言,這是一種無上榮譽,彰顯四人朝中新貴之身份地位。

朝中文臣何止百千人,自內閣閣老、四大臣以及副大臣、鴻臚寺卿以及禦史大夫之下,地位最高者就是他們四位總督了。

甚至以實權論,總督僅次於閣老以及四大臣。

因此四人是朝中名副其實的新貴,王上跟前的大紅人。

……

午宴過後,歐陽朔小憩一會兒,跟著接見嶺南總督霍光。

霍光的上位,讓霍氏兄弟二人再次成了朝廷矚目的對象。兄弟二人,一位在軍中位列禁衛軍統領,一位在地方任總督,均可謂位極人臣。

如此之榮耀,又怎麽會不招人眼紅。

下面的流言蜚語自是不少,甚至禦史台都要彈劾霍光,說霍光在歷史上就是一位權相,行過廢立之事,野心勃勃,不可忝居高位雲雲。

這彈劾被歐陽朔壓了下來。

歷史上的霍光雖以權臣攝政,可身死不久,霍家一族就遭到滿門抄斬。此等血淚教訓,想來霍光不會不被觸動。

再者歐陽朔也不是被霍光迎立漢宣帝,作為開國之君,威壓四海,試問有哪位權臣能跟歐陽朔對抗?!

不管是誰,但凡有一點這樣的心思,都將迎來毀滅性的打擊。

霍光是聰明人,歷史上走上權臣之路也是時勢造英雄,此番到了荒野,到了大夏,是斷不敢有此心思的。

歐陽朔見霍光,主要就是要安撫這位重臣,讓霍光不要有顧忌,在嶺南行省放手施為,一展抱負。

霍光聽了,感激涕零。

……

最後一位述職的就是閩南總督荀彧。

對任命中遭遇的波折,荀彧怕是已經知曉,表面上卻看不出一絲破綻,養氣功夫當真是一等一的好。

君臣二人自也不會在意這些小節。

歐陽朔對荀彧的交待,除了叮囑跟大隋的貿易,主要還是提了提,希望荀彧發揮他在世家中的影響力,為朝廷多招攬一些三國人才。

比如郭嘉,比如荀攸。

眼下之大隋已經有容納世家大族之實力與度量。

荀彧聽了,點頭應下。此番他被擢升為閩南總督,足以證明王上的誠意與胸襟,荀彧也覺得,察該告一段落,那些人也該出山了。

如此,自然是君臣盡歡。

……

述職結束,四位總督不會立即離開王城,因為總督的任命雖然下來了,可總督衙門眼下還只是一個空架子。

像雲南總督白樺跟閩南總督荀彧二人還好,行省治所就在原先的任職地,行事起來多少方便一些。

範仲淹跟霍光就慘了,異地赴任,人生地不熟。

四位封疆大吏須暫時留在王城,配合內閣做好總督衙門的搭建工作。歐陽朔早跟內閣打過招呼,調配總督衙門之屬官,總督有舉薦之權。

為了讓總督衙門更好,更順暢地運作起來,四位封疆大吏自然要調幾位稱心如意的部下到衙門辦差。

除了配合內閣選官,四人即便已是封疆大吏,此番好不容易回一趟王城,少不得也要到朝廷各衙門拜訪一二,套套關系,拉拉近乎。

人情往來,在官場絕非不必要,尤其是地方官跟京官之間的互動。

正所謂:縣官不如現管。

總督衙門未來的施政,哪裏又繞得開朝廷各衙門。

歐陽朔對此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只要不存在受賄,他就不管。

想來四位總督都是人精,不會做什麽糊塗事。真要做了,還有山海衛跟禦史台這一暗一明兩大機構盯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