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華夏航運集團(第2/2頁)

港口方面,歐陽朔已經責令財政院,研究制定在稅務署之下,單獨設立一個海關司,負責主導商品的進出口管理。

當然海關司的職責遠不止進出口監管這般簡單,除此之外,該司還肩負著查緝走私、編制統計、征收關稅等重要職責。

對大夏王朝這種遠洋貿易占大比重的王朝而言,海關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眼下只是新設,合適的時候,海關司就會由稅務署獨立出來。

航線方面歐陽朔要做的是整合,而且是一次史無前例的超級整合。

前文提過,遠洋貿易也是有風險的,而且風險不小。除了罕見地遭遇戰爭,還有風暴、海嘯、海難、海盜等等不可預知的危險。

大夏王朝海軍再如何強大,也無法肅清整條航道,確保任何一艘來往航路船只的安全。即便是現實中的聯邦海軍,都無法保證這一點,更不用說航海技術跟通訊技術非常落後的古代了。

對三大皇商而言,他們家大業大,損失一兩次承受的起,自然沒什麽好擔心的;但是對中小型商會而言,一次海難可能就會讓他們破產。

如此,大大地制約了中小型商會開展遠洋貿易的熱情。

眼下中小型商會的常規做法是,搭三大皇商或者其他超級商會的便船,交付一定的傭金,讓大商會幫助運輸貨物。

或者數十支船隊一起出行,共同抵禦海上風險。

因為運作的不規範,還是大大壓榨了中小型商會的利潤空間。而且為了集結一支聯合船隊,往往也耽擱一段時間,這也是成本。

作為統治者,歐陽朔要做的就是對此進行重塑,來一次徹底洗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就會傷害到三大皇商的利益。

據悉,僅僅是收取中小型行會的傭金,就讓三大皇商大賺特賺。

眼下歐陽朔卻是要砸了這個飯碗,他準備整合三大皇商的船隊,再加上商業署自有船隊,組建一個超級航運集團。

也就是前文提的【華夏航運集團】。

集團業務主要有三,即碼頭、航運以及船舶制造與維修。

其一,碼頭。

王朝境內僅商業港口就達十五個,建立了大大小小數十個商業碼頭,專門用於中轉貨物,是遠洋貿易中的重要一環。

這些碼頭根據規模,分別由商業署或者地方衙門管轄。

此番整合,將所有碼頭的使用權跟管理權整體打包,悉數並入【華夏航運集團】,由集團統一托管、運營。

至於商業署跟地方衙門,則只保留監管權與所有權。

僅此一條,就足以讓【華夏航運集團】在遠洋貿易中占據壟斷地位。

其二,航運。

對船隊的整合,不是簡單地歸攏到一起,而是一次系統性的升級改造。整合之後,整個船隊將根據航路進行細分,每支船隊來往於固定航線。

就連航行時間,都要盡可能地固定下來。

為此,歐陽朔讓海軍司令部配合,為船隊配備專業的領航員跟船長,同時組建一支有一定戰鬥力的海上護航隊,配備火銃跟火炮。

如此就能大大增強船隊的安全,降低航行風險。

整合之後的船隊,將面向所有商會提供遠洋運輸服務,運輸價格公開透明,以此激活中小型商會參與遠洋貿易的熱情。

其三,船舶制造與維修。

很早之前,商船跟戰艦的制造就已經分離。此番整合,歐陽朔準備將船舶司下設商業造船廠跟相關維修廠悉數剝離,整合進【華夏航運集團】。

如此一來,集團就有了自主制造商船的能力。歐陽朔甚至準備自船舶司抽調一批造船師,加強【華夏航運集團】商船研發能力。

此番剝離,既是給船舶司瘦身,也是想通過集團商業化的運作,實現商船制造與維修業務利潤再上一個新台階。

有此三點,足以讓剛剛設立的【華夏航運集團】,一舉成為一家規模突破五百萬的巨型航運集團,是一艘真正的商業航母。

整合完成之後,該集團將在王城遠洋貿易上扮演重要角色。

甚至於說,就連王朝跟西楚、頑石城的煤炭運輸業務,歐陽朔都準備悉數劃入【華夏航運集團】,由集團統一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