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淝水之戰(第2/3頁)

王猛的叮囑是有道理的。

在接連滅掉前燕、前涼以及代三國之後,前秦一下子得到數目龐大的戰利品,要消化這個成果卻是很不容易。

種族之間的同化、融合,都需要時間。

小小的氐族征服中國北方,就像一條蛇吞下了一頭大象。按理說,這條蛇當務之急是努力分泌胃酸,消化這頭大象。在沒消化幹凈的時候,再跑去吞一頭犀牛,明顯不是好主意。

王猛就為這條蛇的消化能力擔心,故而才有前面的叮囑之語。

奈何苻堅的崛起是一個不斷成功的歷史,這使苻堅有了強烈的自信心,他不相信自己的好運會終止。

苻堅高興地認為:“再吞下一個犀牛也沒啥問題。”

天下一統是一個巨大的誘惑,苻堅抗拒不了這種誘惑。因此在王猛死後七年,苻堅認為時機成熟,決定攻擊東晉。

公元三七八年,前秦加緊了對東晉的攻勢。

當年,前秦動用十七萬軍隊分成四路進攻東晉,襄陽城苦守一年之後淪陷,東晉雍州刺史朱序被俘。

按照苻堅重用俘虜的慣例,朱序被吸收成了前秦官員。

這個朱序卻沒有死心歸順,反而充當了一個高級間諜的腳色,在後來的淝水之戰中起了很大的破壞作用。

公元三八三年,前秦皇帝苻堅決定傾全國之力,征服東晉,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按照每十個男丁抽一個的比例征發軍隊,而且要把全國的馬匹,不管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一律征發供遠征軍使用。

如此湊出了八十七萬大軍,其中僅騎兵就有二十七萬。除此之外,還有大將苻融率領的二十五萬先鋒部隊,合計一百一十二萬大軍。

彼時東晉總人口也就三四百萬,打仗的士兵不過十來萬人。只是一點,相比前秦臨時抽調的百萬大軍,東晉的十萬大軍戰力要高出好幾個等級。

此軍主力正是北府軍,主要是收編的流民武裝。

為什麽是流民?

西晉覆亡後,北方流民進入南方。一部分流民進入到長江以南居住,成為士紳地主的附庸,變成普通百姓。但還有很多流民留居在長江以北,他們跟那些跑去給大戶種地的流民不同,有自己的組織以及武裝。

在古代,逃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處處面臨危險。

大家逃難的時候,總是把最好的衣裳穿到身上,最值錢的東西藏在包裹裏,這就成了打劫的最好目標。

亂世裏又土匪橫行,碰上土匪給剝個精光,仍到路邊,那是常事。亂軍也所在即是,看見難民搶劫一把,那是他們的本分。

除了土匪和亂軍,連晉朝官員都打流民的主意。

比如東晉的西陽王司馬羕就讓手下冒充山賊,在湖北公然劫道,打劫這幫流民。幹這個無本買賣的可不止一兩個黑心王爺,幾乎成了一個很有前途的朝陽行業。連大名鼎鼎的祖逖,那個北伐的將軍,也幹過這個。

祖逖剛到江南的時候,沒什麽財物。一天,他請了很多大員到家中做客,陳列了好多寶貝,道:“大家不要吃驚,我不過是昨天偶然到南塘幹了一票。”

按理說祖逖不是什麽壞人,後來率軍北伐,死在河南,當地人給他立祠堂,很多人給他燒香敬拜。

關鍵是幹這個實在是誘惑太大,一群肥羊躺在外頭,怎舍得白白放過?反正手裏有刀有槍,搶了也白搶,白搶誰不搶?

至於這些羊給搶了之後會不有生活困難,誰管得了那麽多呢?

就連難民之間都會互相搶劫,沒有武裝的難民很容易成了同類的犧牲品。

這樣一種情況下,流民在首領的指揮下,把自己組織起來,管你是誰,誰敢跑來搶東西,我就跟你拼到底。

這些首領就成為“流民帥”。

如此一來,流民也就成了相對獨立的武裝力量。

兼且南下流民多是經過動亂,練就了一些本領的人,人多勁悍,比那些一輩子在家種地繳租子的人,更能打。

如果不用他們作戰,實在是大為可惜。

公元三七七年,謝玄在京口收容大量北方流民,建立北府軍。

在謝玄這位合格將領的整頓下,北府兵苦練數年,很快就成為東晉最精銳的部隊,也是當時整個中國最精銳的部隊。

就在謝玄組建北府軍之後的第六年,淝水之戰開始了。

平心而論,苻堅在十個男丁裏征發一個,這個比例在當時並不算過高,比這更高的比例也不罕見。

但是苻堅是在整個前秦帝國範圍內搞征發,從河北到四川,從山東到甘肅,都要按此比例征發,這就會產生巨大的問題。

當時沒有鐵路和卡車,也沒有那麽多馬車給這些士兵坐,這些士兵趕路只能靠兩條腿。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如果什麽都不拿,空著手走路,一天走8個小時,公路又修的特別好,那麽他也許能走40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