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登基大典(上)(第2/2頁)

“王上,吉時已到了!”

一位女官高聲喊著,話音剛落,絲竹之聲就響了起來。

無極殿內,歐陽朔在女官服侍下,一早就沐浴熏香,不進飲食,聽了這喊聲,立即走出大殿。

但見歐陽朔身穿明黃色冕服,上有十二旒冕冠,絲帶系頷,允耳低垂,雍容華貴,步下台階,入得了禦輿,就瞑目在禦輿之中,不言不動。

歷史上夏朝是木德,歐陽朔雖然繼承夏朝,卻不願沿用此五德。他以夏禹治水為契機,衍生出“土克水”之意,將新的大夏王朝定義為土德。

如此也宣示大夏王朝的荒野革新,開拓進取之意。

土德正是黃帝之五德,故而歐陽朔身穿明黃色冕服。

“鐺!”大鐘之聲響徹九霄,禮官高喝:“起駕!”

?黃鐘大呂,豎琴和聲,編鐘銅磬,在這樂聲中整個禦輿穩步擡起,九重朱門次第開。才出宮門,撲面而來的就是山呼海嘯一般的千歲之聲。

“吾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在儀衛簇擁下,自王城而出,街道上一切人,無論黎民還是官吏,無論賢愚老幼,無論願或不願,都鮮花香案擺放於門前,全家老幼盡出,遠遠見了禦駕過來,都山呼舞蹈,跪拜千歲。

歐陽朔坐著不動,只見不論是白發老者,或是稚齡幼童,盡跪伏左右,三喊千歲。如此天威,難怪古今多少風流人士,為了一個王座拼盡一生心血。

這時禦輿出了內城河大橋,橋很高,自上而看,水在下面滔滔流去,公侯將帥、官吏富民的豪宅林立,而百姓每戶都設香案,無論男女老幼,全部跪伏在地。

歐陽朔俯視著,心中百感交集。

登基,先祭天壇,又祭地壇,其中天壇最重。

天壇九丈九尺,下面是黃土,上面是白色大理石所建,望之光滑如鏡,而文武百官按官職爵位分列兩側,躬身迎駕。

乘輿落地,歐陽朔負手而出,頓時群臣跪伏在地。

歐陽朔緩步而上,風吹著冕服,十二條冕旒互擊作響,清脆響亮。

歐陽朔在台上站定,親自念著祭文。

?“皇天後土,奉道降命,本不敢當,只今荒野,鹹謂神器,不可久虛,當興新統,故朕雖德薄,不敢弗違天命,建夏於世,定元神武,以告上天!”定年號為神武,正是彰顯歐陽朔開拓八荒,威壓四海的雄心。

這話一落,下面就是:“千歲,千歲,千千歲!”

歐陽朔接著取出特制的聖旨,拿起特制的朱筆,蘸上提前準備好的朱砂。這朱砂之中提前摻了歐陽朔的心血,跟他心血相連。

只見歐陽朔提筆,在聖旨上寫下五個大字:“大夏王朝,立!”

一瞬間,聖旨騰空而起。

大地上無數的光點飛上,匯成河流,注入聖旨之中,倒灌而上,這便是匯合領地的民心氣運。聖旨受此大力,迅速擴大,直沖天空。

但見聖旨化作天幕,遮天蔽日。

與此同時,方圓千裏之內的靈氣往聖旨處匯聚而來,倒灌而入。聖旨金光璀璨,白色氣運倒懸,青色靈氣蒸騰。

金青白三色互相交匯,再看不到聖旨的面目。

突然“轟”的一聲,天空炸響。方才還猶如天幕的聖旨,驟然往內收縮,不斷擠壓、變幻,等到金青白三色散去,只見空中現出一尊青銅大鼎。

只見這鼎古樸威嚴,容器深不可測,充滿威嚴。

而這時,金青白三色靈光如蒼茫大海一樣奔騰咆哮,再次源源不斷地灌入鼎內。只是片刻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億萬紅光,裏面卻是一個“夏”字。

高空團團白雲一下散去,現出一條延綿上千裏的紫色巨龍。

巨龍一聲長嘯,呼風喚雨,將龍首昂起,身形變幻,向大鼎俯沖而來,張口之間,就含住這個“夏”字的太陽,自大鼎中升空而起。

只聽見“轟”的一聲,大鼎連接天宇,無數星光頓時照耀而下,燦爛奪目。

稍傾,紫色巨龍再次自雲層星空俯沖而下,身形漸漸縮小,投身入鼎。一瞬間,鼎身之上就現出一條紫色巨龍的浮雕,環繞鼎身,活靈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