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統領會議(第2/2頁)

為此,統領會議決定將北海灣艦隊更名為南疆艦隊,駐地由北海城的北海港,移防到鎮海城的交州港。

北海灣的海上防區,將悉數移交給崖山艦隊。

更重要的是,南疆艦隊將致力於內陸作戰,以五大編隊為核心,將觸角伸進三大行省內部,確保能夠隨時配合陸軍作戰。

鎮海城也不過是南疆艦隊的一個流動駐地,未來在合適的時候,整支艦隊將化整為零,一步步滲透到內陸深處,徹底告別海洋作戰。

如此一來,也能更好地發揮周瑜的指揮才能。

歐陽朔設想的南疆艦隊總部駐地,是位於江川行省境內的鄱陽湖。

鄱陽湖作為中國區最大的淡水湖,遊戲地圖擴大十倍之後,更是廣闊無垠,足以支撐起一支南疆艦隊。

只是江川行省暫不屬於山海城,此事只能從長計議。

……

隨著兩大艦隊的更名,南洋水師的活動範圍已經不再限於南洋。鑒於此,南洋水師這個叫法就有些不妥當,跟不上形勢的發展。

歐陽朔跟鄭和商議之後,決定幹脆撤銷“南洋水師”的番號,將已經組建完成的南洋水師司令部更名為“海軍司令部”。

五大水師艦隊,統一劃歸海軍司令部指揮。

除了更改艦隊名稱,調整艦隊防區,組建海軍司令部。此次統領會議還對整支海軍的人員架構,進行了一次重塑。

目的就是為將來的海軍工業化,提前預熱。

其一,組建海軍陸戰隊。

以蛙人大隊為基礎,組建一支強大的海軍陸戰隊,配合艦隊登陸作戰。

剛結束不久的夷洲島之戰,正是由於崖山艦隊跟交州艦隊缺乏登陸作戰的實力,才不得不尋求虎賁軍第三軍團的配合,才能堪堪拿下夷洲島。

未來海軍都是遠征作戰,很多時候是無法得到陸軍配合的。因此在海軍體系之內,組建一支兩棲作戰的陸戰隊,就十分有必要。

對領地而言,陸戰隊是一個新鮮事物,還處在摸索階段。因此歐陽朔也不想好高騖遠,陸戰隊的編制暫定為一個師團。

陸戰隊成員將從五大艦隊的水卒,以及雲南之戰的戰俘中聯合挑選。

為了將陸戰隊訓練成型,歐陽朔特意指示負責特種作戰訓練基地的蝮蛇,在北海港建一個專門的陸戰隊訓練基地。

其目的,自然就是訓練隊員的兩棲作戰本事。

等到這支直屬於海軍司令部的陸戰隊訓練成型,並且經過實戰檢驗之後,五大艦隊就將以此為基礎,組建各自的陸戰隊。

整個過程,預計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其二,調整五大艦隊的兵種構成。

五大艦隊的水卒中,除了火炮手以及少量的火槍手,為了配合遠程作戰,以弓弩手為主,占了七成以上。

在古代冷兵器水上作戰,這並無不妥。可未來的海戰是火炮跟火槍的對決,弓箭手再厲害,也是當活靶子的料。

因此統領會議決定,蓋亞四年五大艦隊將逐步壓縮弓弩手的數量,一年之內,將弓弩手占比壓縮到四成以下。

空出的兵員名額,一部分用於組建艦隊直屬的陸戰隊,提升艦隊登陸作戰的實力。剩下的兵員,則主要向火炮手以及火槍手傾斜。

尤其是火槍手,將是未來海軍的主力兵種。

弓弩手跟火槍手本就有相通之處,轉換兵種的話,並不十分困難。

當然,壓縮弓弩手占比,不代表就放棄弓弩這樣的利器,尤其是神臂弩這種遠程冷兵器之王。

不僅不能放棄,還要加強,未來神臂弩將成為水卒的標配。

同樣標配的,還有裝備研發中心正在研制的新一代制式唐刀,代號T1。

這一款唐刀可是專門為水卒研發的,結合了唐刀跟西洋刀的優點,輕便、鋒利,最是適合水卒近身作戰,是他們的最後一道護身符。

其三,調整五大艦隊的基地。

五大艦隊除了各自的總基地,在蓋亞四年,還將在各自防區的主要沿海城池,建設三到四個分基地,以此加強對海域的掌控。

艦隊十幾萬大軍集中在一個軍港,不僅對港口是一個負擔,而且不利於應急作戰,在軍隊調動上先天就慢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