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桂林郡守(第2/2頁)

範仲淹、田文鏡以及鮑叔牙幾位老牌郡守,自然而然地進入歐陽朔視線。三選一,歐陽朔需要做一個決斷。

範仲淹不用說,足以勝任。

大清模範總督田文鏡,同樣是一位合適人選。說起來,田文鏡可是領地正兒八經的第一位郡守,資歷最老,能力也強。

偌大的瓊州郡,被田文鏡治理的井井有條。

依靠造船業、鹽業、木材以及香料等產業,瓊州郡可是領地最富庶的一個郡,郡財政收入甚至超過剛被撤銷的廉州郡,僅次於山海城。

遠洋貿易的興起,更是將瓊州郡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在田文鏡的斡旋下,瓊州郡的黎族人紛紛走出大山,在平原生活。作為第一任蠻族事務談判代表,田文鏡處理民族事務的能力甚至要強於範仲淹。

除了這兩位,潯州郡守鮑叔牙也是個合適人選。行政署長蕭何舉薦之人,正是鮑叔牙。

在出任潯州郡守之前,鮑叔牙就擔任雷州郡守。調任潯州,同樣是臨危受命,負責治理一個被太平天國禍害的大郡。

短短不到半年,鮑叔牙就基本肅清了太平天國的余毒,能力可見一斑。兼且潯州郡毗鄰桂林郡,鮑叔牙熟知當地情況,跟豹韜軍也是配合默契。

這兩點,正是蕭何舉薦鮑叔牙的原因所在。

三位郡守都是合適人選,要從中做一個選擇,還真是困難。

等到視察了梧州郡,歐陽朔才算下定決心,正式圈定範仲淹。不為別的,只因三郡之中,唯有梧州郡不再需要範仲淹親自坐鎮。

梧州郡各項政務都已走向正規,再沒有什麽棘手的問題,換做其他任何一位郡守,都能處理妥當。

相反,無論是瓊州郡還是潯州郡,一時半會兒都還離不開田文鏡或者鮑叔牙。瓊州郡的遠洋貿易剛剛有起色,正是關鍵時期,需要田文鏡把關。

潯州郡承擔著溝通山海城跟川南行省的重擔,又是豹韜軍的大後方,同樣需要鮑叔牙這位老郡守繼續坐鎮。

僅憑此一點,範仲淹在此輪角逐中,順勢勝出。

……

範仲淹聽了君上的問話,不禁心中一顫,如果不是他定力夠高,兼且養氣功夫深,怕是立馬就要露出激動表情。

不是範仲淹有什麽問題,實在是桂林郡守一職牽涉頗深。

桂林郡守的難產,範仲淹是有所耳聞的。

範仲淹畢竟是領地第一任行政署長,領地曾經的首席文官,消息靈通。他隱約聽到傳言,說君上在兼並昆明郡時,首次提出了行省總督的設想。

領地三大行省中,雲南行省總督不用想,非白樺莫屬。剩下的兩個總督之位,可就足夠誘人了。

尤其是未來的川南行省總督,那可是直隸總督,系諸位總督之首。

最近官場就有傳言,說未來的川南行省總督一職,很可能就是從川南行省各郡郡守中簡拔一位。

正是如此,桂林郡守的任命就無端牽動了一些人的神經。

情況非常明顯,桂林郡在川南行省諸郡當中,戰略地位最為關鍵;如果能夠治理好桂林郡,無疑就是一筆雄厚的官場資本。

如此,在未來角逐總督之位時,就將占得先手。

甚至有人傳言,說君上圈定的桂林郡守人選,十之八九就是未來的川南行省總督的最佳備選。

就算範仲淹再如何淡定,聽到這些傳言,心中也不可避免地升起波瀾。倒不是他貪戀權位,而是出身宋朝文官的一種本能。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範仲淹在《嶽陽樓記》就有言: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擔任越高的官職,就能更好地造福百姓。

“但憑君上安排!”範仲淹如是說。

歐陽朔望了範仲淹一眼,意味莫名。領地的這些傳言,歐陽朔又豈會不知。申不害早就建議對造謠者進行偵查,被他攔了下來。

直隸總督一職關系領地命脈,歐陽朔又豈會輕許他人。那些傳言未免幼稚了一些,當不得真。

但是能借此讓諸位郡守良性競爭,又是歐陽朔樂見其成的。

因此,歐陽朔是既不幹涉,也不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