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P1型火炮(第2/2頁)

因此,關隘聯軍眼見山海城第二軍團再次來襲,卻是不為所動。這樣的行動對方幾乎每個月都會來一次,實在是不算稀奇。

“看,他們又來了!”

“哈哈,一群傻瓜,自取其辱。”

關隘城墻上,聯軍將士發出肆無忌憚的嘲弄。

第二軍團正中,章邯騎在駿馬上,凝神著不遠處的關隘,神情復雜。

一年了!

第二軍團隱忍了整整一年。

“終於到了了結的時候。”章邯喃喃自語。

只見章邯令旗一揮,中軍緩緩退開,露出由三十二匹精英級青蚨戰馬拉著八門冷冰冰的大炮,出現在隊列最前面。

此大炮不是明朝火炮,而是七號研究所改良的新式火炮,代號P1型。

相比明朝笨重的火炮,P1型火炮有了很大的改良。首要一條,就是炮管、炮架等部件用精鋼材料取代了鑄鐵。

如此一來,不僅大大地降低了炮彈炸膛的幾率,更是大大降低了大炮的重量,整體瘦身50%以上。

極高的工業化率帶來的麻煩,就是P1型火炮良品率極低,產能嚴重不足,現在一個月也就能制造出十余門符合要求的P1型火炮。

最主要的問題,還是領地工業化才剛剛起步,工業技術水平偏低。大部分配件沒有機床加工,只能通過人工打磨,不僅耗時,而且精準度也不高。

第二個變化,就是重置了炮架系統。

明朝火炮的炮架是兩輪板車,運輸不便。為此,七號研究所專門結合最新的工業化成果,為P1型火炮量身打造了一副全鋼制的四輪鋼車。

車輪更是經過特別設計,比一般車輪足足寬了兩倍,同時加裝了齒輪系統。通過四匹戰馬就能輕松拖動一門大炮,大大提升了火炮的機動性。

當然了,因為橡膠輪胎還沒研發出來,新型四輪鋼車還存在缺陷。不僅速度跟不上戰馬,遇到陰雨天氣,道路泥濘的情況下,極其容易陷入泥沼之中。

這還是在官道上,如果是在荒野行軍,那就更加糟糕。隨便一個小山坡,或是一個水溝都過不去,更不用說高山大澤了。

為了將這八門火炮從山海城運到第二軍團營地,戰備署足足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路上可沒少吃苦頭。

這玩意一旦陷入泥沼中,想要在拖出來簡直難如登天。

從山海城運出的火炮足足是十二門,最終只有八門順利抵達前線。剩下的四門,就是在運輸途中報廢了。

正是如此,嶺南之戰P1型火炮都沒機會登場。

第三個變化,才是P1型火炮的精髓所在。

經過劉默等人的攻關,結合西班牙火炮跟英國火炮的優點,P1型火炮終於實現了拋射,取得歷史性的突破。

如此一來,不僅加大了火炮射程,更是使直接炮擊城頭,甚至是城內成為了現實。火炮再也不是攻城雞肋,只能轟擊城門。

P1型火炮比較成為攻城利器,第一個目標就是眼前的宣武關。

同時,為了配合拋射,P1型火炮還加裝了特質的瞄準器,大大增加了火炮的射擊精準度,不再僅僅依靠火炮手的經驗。

為了標定出跟P1型火炮相匹配的瞄準器,七號研究所在城外進行了成千上萬次的炮擊試驗,一點點采集原始軌道數據,方才最終成型。

以上三處只是P1型火炮,相比明朝佛郎機大炮最大的改良,其他小的改造多大二十幾處,每一處都是科研人員的心血。

隨著《亞特蘭蒂斯擬態飛行器制造技術》被七號去研究所慢慢消化,再加上蒸汽機、紡織機等工業革命產品的助推,領地工業化水平有望在年末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等到那時,七號研究所就將啟動P2型火炮的研究工作。

可以想見,P2型火炮才是真正的大殺器,甚至有可能改寫戰爭模式,真正將熱武器全面引入到冷兵器戰爭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現在的P1型火炮,不過是牛刀小試。

即便如此,也夠宣武關喝一壺的了。有此火炮助陣,章邯有信心在一天之內,就拿下眼前的關隘,一雪前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