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集團軍的構想(第2/2頁)

巨鹿之戰結束,章邯就效忠於歐陽朔。當時歐陽朔就坦言,章邯足以擔當軍團長一職。只是那時領地軍隊規模有限,才讓章邯擔任師團長一職。

此番晉升對章邯而言,才算是真正登上一個大舞台。

最後,孫臏將擔任“虎賁軍”統帥兼虎賁軍第一軍團的軍團長。當然,與此同時,孫臏還將繼續擔任嶺南戰區統帥一職。

至於虎賁軍第二軍團的軍團長,則由名將狄青擔任。

無論是史萬歲,還是章邯,都是在各自軍團中獲得晉升,如此也有助於保持各軍之中的傳統和軍中文化。

比如龍驤軍的血性,虎賁軍的勇猛,豹韜軍的靈巧,這些難得的特質,已是在他們各自統帥的熏陶下,逐漸成型。

唯有狄青,將成為第一位跨集團軍任職的將領。

歐陽朔如此安排,也是事出有因。一則原虎賁軍團的五位師團長中,只有樊梨花、曹劌以及百裏視三位歷史武將,都還不足以堪當大任。

因此,歐陽朔也只能將狄青自豹韜軍調任至虎賁軍。而且對狄青而言,也是獲得一個一展所長的平台。

肇慶郡之戰,狄青的統兵之能,可是給歐陽朔留下深刻的印象。相比章邯和史萬歲,狄青也是不遑多讓。

冥冥之中,也算是一種巧合吧。狄青的統兵特點,跟孫臏比較契合,以沉穩著稱;而章邯的統兵特點,則跟韓信非常契合,喜歡長途奔襲。

至此,史萬歲、章邯以及狄青三位名將,就從一眾師團長當中脫穎而出,正式成為白起、韓信以及孫臏三位神將之下的第二梯隊。

他們三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是皇級歷史武將。顯然,未來的軍團長人選,自然也將是優先從皇級武將中提拔。

惡來和樊梨花兩人,就是最佳備選之一。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比如青年將領羅士信,他是諸位歷史武將當中,少有的還在不斷進步的歷史武將。

在白起的親自調教下,羅士信的未來,仍然充滿想象。

而且在諸位統兵大將中,羅士信率領的精銳騎兵師團,可是屢立戰功,在軍中有著“救火先鋒”的美譽。

因此,歐陽朔不排除,未來在合適的時候,給羅士信以更為廣闊的平台。

章邯和狄青獲得晉升之後,其留下的師團長職位,則由廖凱和黑騎接任。除此之外,新增的三個軍團,還需要十五位師團長。

胡以晃、秦日綱,甚至包括石鎮吉,都是不錯的人選。

除此之外,就是太平軍被俘的幾位將領,包括李秀成、陳玉成、蕭朝貴以及馮雲山四人,都足以堪當大任。

唯一不確定的,就是他們的忠心。

除了七位太平軍將領,其他的師團長人選,歐陽朔暫時也沒有思路,只能交由杜如晦去頭疼,盡量自表現優異的旅帥中簡拔。

至此,歐陽朔規劃的軍隊框架調整,才算告一段落。

隨著領地的擴張,歐陽朔已是沒辦法,時時將諸位大將召集到一起議事。以孫臏為例,且不說是趕回山海城,就是趕到天京城,光是路上就要十天半個月。一來一回,耗時日久,極為不便。

正是如此,各集團軍才需要神將坐鎮,統領一方。

歐陽朔將他構想的軍隊整編計劃,寫成公函,通過驛站下發給軍務署,由軍務署負責執行到位。同時,這份公函還將抄送給白起、韓信以及孫臏三位集團軍統帥,讓他們知悉,配合軍務署做好相應的軍隊整編工作。

在這一份計劃中,歐陽朔唯一沒有提及的,就是對禁衛師團,包括三個山蠻獨立師團的整編計劃。

事實上,早在擊敗蚩尤之時,歐陽朔已是在謀劃,對禁衛師團進行升格,將其晉升為禁衛軍團。

只是這一份整編計劃,跟整編三十余萬太平軍沒有太大的幹系,歐陽朔這才一直沒有實施,而是將幾個師團一直帶在身邊。

回到山海城,歐陽朔才會著手進行相關的整編。

畢竟三大軍團都已經晉升為集團軍,禁衛軍體系自然也要跟著擴編,以此維護歐陽朔在軍中的絕對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