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轟出一個大窟窿(第2/2頁)

崇禎初年,明軍對紅夷火炮的仿制已經進入量產的階段,然而西方利用儀器來提升火炮瞄準精密度的操作方法,卻一直是當時許多明軍炮手的盲點。

洪秀全獲得《明朝火炮制造技術手冊》,自然是沒有能力,對明朝的火炮進行改進的。能夠按照手冊,原樣生產出來,已是極為不容易。

因此,南路軍的四門火炮,在準星上,就可見一斑。

四門火炮,連番轟炸了一上午,也只有區區八枚炮彈,準確地命中城墻的大坑,其他的炮彈,統統都打偏了。

楊秀清見此,氣得臉色鐵青,偏偏又發作不得。

一個上午的時間,南路軍又折損六千余人。算一下,南路軍前前後後,已經折損三萬余人,卻毫無進展。

想到天王洪秀全措辭強硬的回信,楊秀清臉色越發的難看,他傳令全軍,務必堅守,不轟塌城墻,絕不撤下來休息。

……

木蘭要塞的城墻之上,白起的神情,也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敵軍的火炮,雖然還未湊效,卻帶給白起太大的震撼。

作為一名出身戰國的將領,白起對火器,實在是陌生的緊。眼見敵軍推出來的巨大的鐵怪物,竟然能夠轟穿數米厚的城墻,白起如何不驚?

白起隨即意識到,隨著火炮的現身,未來戰場都將出現一次變革。

作為神將,白起從來都不會滿於現狀,放棄學習和進步。此戰過後,是得好好補習一下火器的知識了。

如此看來,城墻被轟穿只是遲早之事。

白起當即下令,調集十輛塞門刀車,在北轟擊的城墻附近待命。

塞門刀車,是在城門被攻破時用於堵塞城門的守城器械。前刀壁上裝有二十四把鋼刀,使用時將車推至城門缺口處,既可殺傷敵人,又可擋住敵方的矢、石。這樣對方很難攀援,形成活動的壁壘。

因此,塞門刀車就是城破之時,最為有用的救急兵器。

木蘭要塞在設計之初,就對城門就采取了復雜的設計。不僅設計了連續兩道甕城,而且主城門是由巨石封堵,必須通過器械,才能將石門吊起。

這一套器械,還是在墨家入駐之後,特意改進的。

因此,對太平天國的南路軍而言,要想破開木蘭要塞的城門,還不如直接轟擊城墻,來得簡單幹脆一點。

木蘭要塞唯一的缺點,就是沒有護城河。

現在敵軍要轟擊城墻,白起也只能調集塞門刀車,組織防禦。

除此之外,白起還傳來猛將惡來,讓他率領第三師團的兩個山蠻重裝步兵旅,在北轟擊的城墻附近待命。

一旦城墻被轟穿,在北轟擊的洞口,必然會發生一場血戰。

能不能擋住敵軍的進攻,死死地守住缺口,就是此戰的關鍵。當此之時,白起自然要調集最精銳的部隊,去參與防守。

整個山海城軍中,再沒有山蠻重裝步兵,這個領地鐵壁,更為適合的了。

一切布置妥當,白起才稍稍松了一口氣,他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了。

……

下午兩點,整個戰局,迎來最大的轉折點。

“轟隆!”

隨著一枚鐵質炮彈,準確地命中此前的大坑,“嘩啦”一下,東側的這一段城墻,終於被火炮轟塌,轟出一個巨大的窟窿。

頓時,太平天國南路大軍發出震天的歡呼之聲,就像勝利了一般。

楊秀清的臉色,也稍稍好轉。他深知,此時士氣可用。不用等到明天,立即傳令,以城墻窟窿為突破口,對木蘭要塞發起最為猛烈的沖鋒。

務必,一戰而勝。

沖在最前面的,就是李秀成部。

“殺!”

青年將領李秀成,率領先鋒部隊,也是他麾下最精銳的步兵,第一時間朝大窟窿殺去,雙眼赤紅,視死如歸。

而就在城墻被轟塌的第一時間,山海城將士們以最快的速度,清理掉坍塌的石塊,將兩輛塞門刀車,準確地推到窟窿口。

惡來則率領山蠻重裝步兵旅,在刀車之後,嚴陣以待。惡來坐下的羅刹,發出一陣陣嘶吼之聲,已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沖入戰場。

一場最為艱難的攻防戰,即將在狹小的窟窿口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