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科教文衛署(第2/2頁)

他的目標,是推進郡一級的科技水平。

文化領域,暫時倒是無變革之必要。【百家聖地】的封號,已是讓山海城在文化領域獨占鰲頭。需要的是,只是一個適當的引導和管控。

衛生領域,才是歐陽朔繼教育領域之後,第二個攻堅點。建立完善的公共醫療衛生體系,就是歐陽朔定下的目標。

在古代,無論是郎中還是大夫,都是私人性質的。真正屬於官家的,只有為天家服務的禦醫。

因此,古代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比之現代社會,還猶有過之。

君不見,多少平民百姓,因為沒錢治病,或是賣兒賣女,或是傾家蕩產,或是幹脆等死。其際遇之淒慘,莫能概之。

基本上,生一場大病,就能讓一個家庭跌入深淵。

歐陽朔要建設公共醫療體系,正是要解決這個問題。他準備將官醫署這個民間機構,轉為半官方性質的機構。

跟推行基礎教育缺少教員不同,領地並不缺大夫。官醫署的發展,還是非常迅猛的,裏面的大夫數以百計。各地,也都有郎中或者大夫的存在。

只要將這些遊散的大夫,全部聘入地方官醫署,大夫的問題就能解決。

醫療變革的難題,不在於大夫,而在於資金。

要實現歐陽朔設想的全民醫療,官醫署的運作經費、大夫的俸祿等費用,就必須由領地財政來承擔。

甚至是說,在藥材的價格上,也要優惠,不能謀求利潤。

如此一來,公共醫療支出對領地財政的負擔,可是一個天文數字。也就是說,在就醫這一塊,不可能想求學一般,完全施行免費。

否則的話,領地財政再健康,也是扛不住的。

可以預見,教育和醫療,將成為領地財政開支的大頭。

百姓就醫如何收費,如何保證藥材的供應,如何保證官醫署大夫的權益,如何跟各大藥材供應商協商等等,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沒有一個專門的部門來掌控,根本就實施不了。

基於以上考慮,歐陽朔才準備對文教司,實施一次架構上的變革。他能做的,就是在頂層設計上,規劃好藍圖。

歐陽朔計劃,將文教司更名為科教文衛署,負責領地的科技、教育、文化以及衛生等基礎公共事業。更名之後,仍然歸行政署管轄。

組建的科教文衛署,下設四司,即科技司、教育司、文化司以及衛生司。

原文教司長徐叔達,如果要他掌管科教文衛署,怕是有些強人所難。畢竟,剛剛成立的科教文衛署,就面臨著諸般艱難的變革,涉及到領地的方方面面。

徐叔達無論是能力,還是資歷,都不足以擔此大任。歐陽朔計劃,讓徐叔達出任教育司司長,繼續在教育領域耕耘。

第一任科教文衛署長,必須得是一位強力人物掌舵才行。

按理,現在的行政署長範仲淹,倒是一個不錯的人選。論資歷,範仲淹是領地的老臣;論能力,範公也足以當此大任。

歐陽朔原本的安排,也是在合適的時候,讓蕭何接替範仲淹,出任行政署長一職。無奈的是,範仲淹正在牽頭實施領地官員的考評,此時不宜調動。

再者說,歐陽朔現在長期不在山海城,也需要蕭何這樣一位全盤運作之人,來代替他,處理南疆都護府的日常政務。

因此,現在並不是歐陽朔預想中的合適的時機。

想來想去,歐陽朔也只好暫時讓蕭何,來兼任第一任科教文衛署署長。此次任職,也算是為蕭何將來跟進一步,打好鋪墊。

畢竟,此番變革,對領地影響之深遠,是無法評估的。蕭何一旦完成此重任,在領地內的資歷,就不會遜色於任何一位大臣。

正好,蕭何現在主持都護府日常政務,兼任科教文衛署長,對他推行教育和醫療兩大領域的變革,也是有助益的。

由此,也再次暴露了,山海城在文官領域的窘境。歐陽朔現在,是在將蕭何當作一個萬能寶,哪裏有需要,就讓他釘在哪裏。

除此之外,就無人可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