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基礎公共事業(第2/2頁)

除此之外,就是領地內部的改革問題。

軍銜制和軍功制,只是歐陽朔的小試牛刀。

下一步,歐陽朔還將醞釀更大的變革,他的目光,瞄準的就是此前一直被忽略的公共事業,或者說是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是現代社會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

投影到遊戲世界,除了體育事業,哪一項都有其必要性。

首先是教育。

這個就不用說了,從私塾的啟蒙教育,到西南大學堂的高等教育,為的就是啟發民智,為領地培育人才。

其次是科技。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在遊戲世界,依然有著指導意義。要不然的話,各種技術手冊,也就不會被領主搶破頭了。

再就是文化。

文化跟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也無需贅言。

最後就是衛生。

此衛生,除了公共衛生,實則也包含公共醫療等內容。

此四大板塊,領地的規劃都有缺陷,都存在隱患。形象一點形容,就是說此前領地是粗放式規劃,現在需要精細化管理。

還是以教育為例。

領地的教育機構,西南大學堂和陸軍講武堂,不用說,最高學府,不僅是在領地,就算是在整個中國區,也越來越有影響力。

啟蒙的私塾,在歐陽朔的引導下,也是蓬勃發展。

問題的關鍵是,在私塾和最高學府之間,領地的教育機構出現了斷層。

在古代,比較完善的教育體系,就是從蒙學開始,到縣學、郡學,或者是書院,再到國子監,形成一條完整的鏈條。

這個鏈條,嚴格來講,在領地也是有的。

領地各郡縣,也都建有書院,作為二級教育機構。西南大學堂,其實就是在扮演著國子監的角色。

問題不是學院斷層,斷層的是課程的設定。

蒙學階段,《三字經》、《百家姓》等啟蒙讀物,也就不說了。西南大學堂,下設八大學院,也算得上是百花齊放。

忽視的,就是郡縣一級的學堂。

各郡縣,基本上都是通過戰爭手段,奪取過來的。原來領地建設的學堂,在占領之後,自然就全盤繼承下來。

這些學堂,教授的都是傳統的經史子集。

也就說,各郡縣學堂,能夠為西南大學堂輸送的生員,只能是進入經學院。其他的如法學院、商學院、格物院、建築學院等等,是一個也不對口。

其他學院,都是從社會招收生員,或者幹脆就是官府的基礎官吏,到學院進修,接受返廠再改造。

而這,絕不是長久之計。

此前問題不突出,是因為當時山海城還只據有一郡之地。領地之內的社會生員,西南大學堂還能吸納得下。

可眼下,領地已是據有四郡之地。

就算是肇慶郡的木匠,願意千裏迢迢,在路上花費一個月的時間,千辛萬苦地趕到西南大學堂格物院求學,也要學院容納得下啊。

四個郡的學子,非得把西南大學堂擠爆不可。

因此,就需要在地方,設立一個中轉站。

也就是說,必須在郡縣的學堂,開設同等的學科,比如算科、商科、律法科等等。讓地方的學子,能夠就近入學。

同時,也是借助地方學堂,對學子進行一次次的篩選,只有其中最優秀的,才有資格被舉薦到西南大學堂就學。

如此一來,不僅解決了學子的難題,也變相地提升了西南大學堂生員的質量,使其真正跟最高學府的地位相匹配。

不然的話,像韓非子、許行等大家,卻要去教授一些無法成大器的歪瓜裂棗,豈不是對領地教育資源的最大浪費?

除此之外,此體系一旦建成,就自動形成一條完善的人才選拔鏈條。等若是說,通過學堂的層層考核,即便是不用通過科舉,領地也能選拔人才。

但凡自西南大學堂順利畢業的,就是領地中最出色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