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親征(第2/2頁)

說句不好聽的話,領地現在的官吏,尤其是各府縣的基層官吏,一半以上都是泥腿子出身,根本就沒有接受過正統的教育。

出現這種局面,自然是各領主在建設領地的過程中,沒有足夠的人才,只能趕鴨子上架。就算是山海城,還不是一樣,趙得旺等人就是如此。

對這些領地完成占領之後,苦果就推到山海城的頭上。

不可否認,這批人裏面,在烈火淬煉之下,確實有成才的,像趙得賢等人。但是,六成以上的還是不成器,漸漸成為領地的拖累。

歐陽朔已是隱隱收到風聲,各府各縣,都有官吏,開始貪贓枉法,魚肉百姓,橫行鄉裏。此等行徑,自然為歐陽朔所不容。

領地尚沒有建立完善的人才選拔制度,比如科舉,不是歐陽朔不想,而是條件尚不成熟。現階段,也只能通過行政署的考察,來進行官吏的任免。

此項工作,不僅耗時長,而且牽扯到各方的利益。

一著不慎,就可能引發事端。

惟其如此,才要趁早施行,必須要以刮骨療傷的勇氣,徹底清除領地的毒瘤,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否則的話,倘若放任不管,小的毒瘤就會慢慢發酵,成為大的毒瘤,等到那時,危害的可不僅是百姓,而是威脅到領地的統治。

對這一點,歐陽朔是極為警惕的。

他組建山海衛,也正是為此目的。未來的山海衛,就是懸在文武百官頭頂的一柄利劍,震懾群撩。

爭霸之路,對外作戰只是外因,是表;內部治理才是內在動力,是裏。只有將領地治理好,才能積蓄能量對外發動戰爭,擴張領地。

否則的話,盲目擴張的下場,就是根基不穩,最終猶如用泥沙堆積的城堡,看上去華麗,稍微一推,就會坍塌。

毋庸置疑,此項工作,最是容易得罪人。

歐陽朔相信,唯有鐵面無私的範仲淹才能把控得住。

“希文,此事就拜托你了。”

“請君侯放心!”

君侯所想,正是範仲淹所慮者,自然是義不容辭。對他而言,只要能整頓吏治,體恤百姓,個人的得失,又算得了什麽。

歐陽朔點點頭,就此揭過不提,他相信範仲淹能把握其中的尺度。

“再說內政署。”

衛鞅聞言,凝神靜聽。從方才君侯對軍務署和行政署的交待中,衛鞅絲毫不敢怠慢,君侯眼光之獨到,實在是常人難以企及的。

提出的每一條要求,都切中各署的命脈。

衛鞅聽聞,整個南疆都護府的架構,都是君侯一手建立的,此前他還半信半疑,以為是範仲淹等人的謙遜之語。

現在想想,是不得不服。

君侯雖然年輕,卻天生具有王者般的深邃眼光。也就難怪,就連範仲淹、杜如晦這樣的名臣,在君侯面前都不敢自專,敬服有加。

事實上,震驚的又何止衛鞅。

蕭何心中,更是掀起驚濤駭浪,這是他第一次,見君侯規劃領地的未來。此等表現,簡直就是天生的王者。

相比之下,他此前追隨的劉邦,就顯得黯淡太多。

“內政署之要務,在於建立完善的稽查、斷案、審查等一系列的制度。未來,各府縣的案件審查之權,交由各府縣的內政署長,而不是知府或者縣令。”

此舉,又是打破古代的桎梏。

古代,縣令審案,因而被稱為青天大老爺。

在歐陽朔看來,實在是荒謬。

一縣之縣令,自當統籌全局,而不該越矩,去做什麽判案之事。歐陽朔此舉,就是要將內政署,真正打造成現實世界的政法委。

內政署中,負責維護治安以及緝拿要犯的治安司,負責審查案件以及偵破案件的提刑司,負責監察官員以及提起訴訟的監察司,三位一體。

歐陽朔要做的,就是充分的放權,讓它真正運作起來。摘掉縣令、知府的審案之權,就是歐陽朔授權的第一步。

僅此一步,就足以石破天驚。

衛鞅聞言,卻是熱血上湧,大有抱負可期之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