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呂不韋(第2/2頁)

太公正式宣布,爭鳴大會的第一場【閱覽】,正式啟動。諸子也不用互相爭論,先到藏書樓進修一周吧。

太公發話,諸子不敢不從。

如此,這一場風波,才稍稍平息。

除了爭論,住進聚賢樓的士子,對飲食可也都有講究。

不是誰都像老莊他們那樣,無欲無求的。尤其是各家各派,進駐荒野之後,新收的門徒,六根還不清凈。

且不說,他們對自家的學說了解多少,光是物欲需求,就讓人皺眉。

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啊。

據蕭何觀察,來的士子當中,不無來騙吃騙喝者。

歐陽朔得到消息,倒沒有大怒,作為東道主,這點氣度還是要有的。他當即指示【三顧酒樓】,每日為聚賢樓提供特供飲食。

如此,才算平息了士子的呼叫之聲。

有那不作臉的,直接趕去【三顧酒樓】用餐,吃完之後也不付賬,直接甩了一句:我是某某學派的,就拍拍屁股走人。

如此行徑,實在讓各家各派蒙羞。

這些士子,基本上不屬於“九流十家”。說出來的流派,歐陽朔是一個都沒聽過,真虧他們想得出來。

說起來,春秋戰國號稱百家爭鳴,真正有多少家,估計就連戰國之人,都無從考證。誇張起來,一人便可成家成派。

他們也不管,這一家一派,到底有何主張,先把大旗立起來再說。

想想,就連墨家這樣的大家,後世都逐漸銷聲匿跡。其他的無名之輩,就更難以存活,早就淹沒在歷史長河當中。

也不知道,蓋亞是怎麽把他們給“創造”出來的。

這些人,不過是想借著爭鳴大會,來獲得一些存在感罷了。

即便如此,歐陽朔也沒有怠慢。

誰知道?這些人中,有沒有一兩個真才實料之人。只要挖掘到一位,就算是賺了。些許酒菜,又算得了什麽?

即便一人都無,也能落個好名聲,何樂而不為?

正所謂,吃人嘴短。這些士子在山海城,好酒好菜伺候著,回去之後,怎麽得,也該為山海城美言幾句吧?

一人一句,就能讓山海城名聲大振了。

名聲這東西,別看摸不著,關鍵時刻,還真頂事。

就拿鹹陽城的【驅儒令】來說,其他領主收獲頗豐,獨獨山海城顆粒無收,可不就是名聲惹的禍?

據悉,帝塵在鹹陽城,可是挖到幾位大才,讓歐陽朔眼紅不已。就是山海盟中的其他成員,也都頗有斬獲。

想起攻城獅在聯盟頻道的炫耀,歐陽朔就恨得牙根癢癢。

不爭氣啊!

唯一讓歐陽朔感到欣慰的是,一些鹹陽城的儒生,還沒有絕對加入哪個領地,而是隨著孟子、荀子等人,來到山海城,參加爭鳴大會。

能不能扳回一局,就在此一搏了。

說起來,隨著各家大佬的入駐,就差老子和韓非子登場了。就連呂不韋、蘇秦、張儀等人,都已經趕到了山海城。

對此,歐陽朔確實有些意外。

歐陽朔特意讓廉州郡守魏冉,趕回山海城,陪著呂不韋等人。他也沒什麽野心,指望呂不韋能夠在山海城出仕。

說實話,就算呂不韋樂意,歐陽朔心中還有顧慮呢。

這人太聰明,歐陽朔不敢用啊。

倒是蘇秦和張儀這對同門師兄弟,歐陽朔有些興趣。

此前就說過,山海城還沒有外交人才。

以歐陽朔前世的經驗,外交人才是越到後面,才越能發揮作用。

荒野之中的領主大戰,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就是各自發展,互不幹擾。

第二階段,就是領地之間的互相吞並。

荒野現在就還處在第二階段,這一階段也是最久的。

第三階段,就是相持階段。

吞並之後,一個區,誕生數位霸主,互相制衡,難以一統。就像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

到了那個時候,就是外交官登場的時候。

除此之外,越到後期,領主越要面對土著的威脅。

以中國區為例,在周邊可是會陸續加入吐蕃、西夏、蒙古以及女真等勢力,這些大勢力可也是領主的大敵。

甚至可以說,是比其他領主還要強大的敵人。

攘外還是安內?

如何抉擇,就因人而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