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定策神眷(第2/2頁)

對《無垢心經》,歐陽朔一無所知。

他能做的,就是靜觀其變。

據紫蘇講,除了一日三餐,冰兒還經常要吃些糕點。有時候,還沒到飯點呢,就一個勁地喊餓。

偏偏小丫頭又擰巴,每次都要等歐陽朔回來之後,再一起吃。

歐陽朔無奈,也只能每天按時“下班”。

飯後,歐陽朔回到房間小憩。

下午,還有一場重要的政議,等著他主持,歐陽朔必須養精蓄銳。

……

下午兩點,正殿。

三大署,十二司,共計十五位主官,全部到齊。

歐陽朔高坐上首,主持侯府年後第一次政議。

不知從什麽時候起,“議事”一詞已經成為過去,取而代之以“政議”。

一字之差,涵義卻打不相同。

政議的“政”字,代表領地文官集團走向正規化,話語權和地位,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真正成為軍政兩極中另外一極。

同時也宣示著,歐陽朔這位君侯的權威,日漸鼎盛。

政議二字,就將歐陽朔這位領主和領地文官集團,劃成兩個階層。

歐陽朔,獨占一層。其下,才是文官集團。

相比此前的領地議事,政議有兩個顯著的變化。

其一,就是需要各司署互相協調的事務,逐漸多了起來。隨著領地規模的擴大,一些領地事務,再不是某一司,甚至是某一署,就能夠解決的。

比如,現在正在討論的“關於建設廉州郡道路網”一事,就至少涉及到建設司、審計司以及四海錢莊三個主要部門。

建設司負責道路規劃設計,審計司負責對工程預算進行審核,四海錢莊負責資金劃撥以及財政轉移支付。

除了三個主要部門,其他各司也都或多或少地牽扯其中。比如,官道沿線驛站的設置,就牽涉到文教司和治安司。

除此之外,官道沿線的府衙、縣衙,也都統統牽涉其中。

更不用說,還有沿線數以百計的定居點。道路從哪個定居點經過,不從哪個定居點經過,可不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

其中事務之復雜,早已不是鎮縣時期,能夠想象的到的。

這在考驗各司的同時,對三位署長,更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好在無論是範仲淹,還是田文鏡,都是巨擘級的大員,倒還能駕輕就熟。

正是因為事務復雜,其中的利益關系盤根錯節。

議政之時,歐陽朔大部分時間,都是做一個傾聽者,輕易不會表態。

而這,正是政議的第二個變化。

歐陽朔,逐漸完成了角色的轉變。

開始從一個參與者,變成純粹的決策者。

除非涉及到領地重大戰略,一般情況下,歐陽朔都會讓各司署拿出處理意見或者明確的方案,而不會再去主動指導各司署的工作。

如此一來,三位署長的權力,就得到急劇提升。

他們的角色定位,也在經歷一次轉變。

此前的議事,一般都是由歐陽朔唱主角戲。無論是範仲淹,還是崔映柚,充當的更像是一個執行者的角色。

範田二人的光芒,完全被歐陽朔巨大的背影蓋住,存在感極低。

現在,他們才算是真正的巨頭,擁有極大的決策權。

對範仲淹和田文鏡而言,發揮他們自身才幹的舞台,才剛剛開始。

未來,兩人帶領一署,在這個舞台上,會迸發出怎樣奪目的光彩?

一切,都只有留待時間的檢驗。

而對於各司的司長而言,日子就有些不好過。

權利和責任,從來都是並存的。

歐陽朔在賦予各司署更大權力的同時,他們自然就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諸位司長,如果因決策失誤,導致領地的利益受損,自然就需要問責。

輕者,在年終考評中降低等級。重者,可就要調整崗位。

十二位司長中,有那麽三四位,位置都是不太穩的。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崛起於草莽,再加上資質偏低,自然備受考驗。

現任戶籍司長杜荃、稅務司長錢禮飛以及產業司長杜小蘭,這三位,位置是最不穩的。

只要時機成熟,歐陽朔就會將他們下放到府衙。

至於考功司長秦時堅、農業司長孫巖農以及建設司長郝建成,這三位,就屬於還在考察階段。

其余六位司長,無論是能力還閱歷,都比較突出,暫時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