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西部大開發戰略(第2/2頁)

不論是哪一種學制,只有學成期滿,並且通過學院嚴格的考核之後,才能順利地從西南大學堂畢業。

至此,西南大學堂的運作,徹底走向正軌。

因為正好遇到領地架構大調整,官員調動頻繁。一年一度的政務系統考核,行政署長範仲淹采取冷處理的辦法。

除了一些行為惡劣的官員被解除公職,剩下的都移交各地府衙處理。

臨近月底,天海路提前竣工。

天海路的竣工,徹底打通天風城和山海城之間的聯絡通道,標志著西部區域真正融入山海領體系。

西部的流寇,在城西大營的連番圍剿之下,已經基本被肅清,為該區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安全可靠的保障。

借此機會,歐陽朔正式啟動西部大開發戰略。

廉州侯府負責統籌,山海府和天風府負責具體的執行,計劃在天海路沿線,建設數以百計的農業定居點。

新增的流民,大部分都被安置到這些定居點。

定居點的任務也很明確,就是開墾農田,種植桑麻。

西部廣袤的土地,不能被荒廢,除了保留山丘、樹林以及其他特殊地段,剩下的要全部開墾出來。

根據土地條件,或是種植水稻、土豆、玉米等農作物,或是建設果園、茶園,或是種植桑樹、棉花……

總而言之,就是要大力發展農業。

雖然自領地建成始,歐陽朔就一直在強調刺激手工業和工商業的發展,以此激活領地經濟;但是歐陽朔並沒有頭腦發熱,他始終清醒地認識到,在古代社會,農業才是立國之本,永遠排在各行各業的首位。

廉州郡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決定了它是一個完美的大後方。

根據歐陽朔的規劃,未來的廉州郡,除了作為領地大本營,還將成為領地的農牧業基地,為領地提供源源不斷的糧食及其他農副產品,支撐領地的對外軍事擴張,提供最強有力的後勤保障。

歐陽朔大手一揮,財政署、農業司以及戶籍司就忙得暈頭轉向。

好在有諸位農業專家的協助,一切都還忙而不亂。

真要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首要一條,就是巨額的財政撥款。不論是采購農具、種子、耕牛等物資,還是興修水利設施,每一項都是大筆資金的投入。

除了資金的扶持,還有就是農業技術的革新,包括耕犁、水車、育苗等一系列措施,以此保證農產品產量的提高。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農業規劃,哪些區域適合種植水稻、哪些區域適合種植棉花、哪些區域適合種植桑樹,都有講究,馬虎不得。

現在的領地事物,早已不是歐陽朔一人能夠搞定的,他本事再大,也無法完成上述工作,只能借助諸位官員和專家學者的力量。

頂多,他也就起個居中協調的作用。

歐陽朔指點江山,親自安排領地規劃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

……

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將帶動一些列產業升級。借此機會,領地桑園的種植面積,將呈現爆發式的增長。

歐陽朔順勢而為,將由財政署產業司主管的彩蠶養殖下放給地方府縣。具體的協調工作,則交由紡織協會負責。

不僅如此,無論是商會還是個體戶,都可以進行彩蠶養殖。

聽聞侯府要放開彩蠶養殖的門檻,各大商會的負責人是欣喜若狂,當即表態,將投入巨額資金,在西部區域租賃土地,種桑養蠶。

作為成功的商人,他們太清楚彩色絲綢的利潤。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商會要想獲取彩蠶養殖技術,就必須支付給財政署一大筆的技術轉讓費用。同時,他們還必須承諾,不允許將技術泄露給第三方。

雙方經過幾輪洽商,最終將技術轉讓費用確定為5000金幣。

如此一來,僅憑各家商會支付的技術轉讓費用,就足以支撐西部大開發戰略前期的資金投入,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