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郡縣制(第2/2頁)

“山海城、泅水縣以及友誼縣三座城市,成品字,鎮守在廉州盆地南面,互相靠的極近,加上聯通三城的橋梁已經竣工,說是三城,莫若說是一座巨城。因此,微臣建議,幹脆撤去泅水縣和友誼縣,將三城融為一體,統稱山海城。如此巨城,方才配得上領地治所的地位。”田文鏡果然語出驚人。

歐陽朔點頭,田文鏡的設想,跟他當初規劃兩座附屬領地的想法不謀而合。唯有如此巨城,才配得上未來建國的都城。

“好,就照仰光的設想辦理。”

三人一番合計,基本解決了領地上下層級的架構問題,剩下的具體工作,自然還是交由行政署來處理。

歐陽朔的設想,還不止於此,接著說道:“除了郡縣的改制,廉州侯府的架構,也要調整一下。”

範仲淹和田文鏡對視一眼,心中一顫,他們的政治嗅覺何等敏銳,立即將此事,跟缺席的沈追聯系到一起。

果然,歐陽朔要對物資儲備署動刀,道:“晉升郡城之後,物資儲備署的存在,已經不合時宜,該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本侯決定,正式解散物資儲備署,其下設的鹽田司、物資司以及車馬司,另行安置。鹽田司劃入北海城管轄,北暮鹽場同樣劃歸北海城,利潤按比例上繳財政署。”

歐陽朔放開領地財政最大的功臣——北暮鹽場,正是自信的表現。北暮鹽場獨立支撐領地財政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還。

“物資司解散,掌管的伐木場和采石場,劃歸地方管轄;掌管的采礦場,劃歸軍務署戰備司管轄;掌管的糧倉和狼山礦場,劃歸財政署產業司管轄。其余的物資,全部下放給商人,不再專管專營。”

“車馬司解散,掌管的疾風谷軍馬場,劃歸戰備司管轄;掌管的車馬行和碼頭,劃歸產業司管轄;同時放開車馬行、商船的專營,允許商人投資。”

歐陽朔的一番調整,不僅精簡機構,而且進一步放開領地對經濟的幹預,進一步擴大投資準入範圍,刺激私營經濟的發展。

和泉記商會和崔氏商會的入駐,就是一個契機。

至此,領地政務以行政署、內政署以及財政署三駕馬車為核心。財政署在此輪調整中,權利得到進一步的增強。

確定政治架構,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人事調整。

山海府的知府人選,歐陽朔已經欽定魏冉,沒什麽好討論的。所要安排的,是原泅水縣令趙得賢以及友誼縣令周海辰的去處。

天風府的知府人選,是個焦點,現在的天風縣令趙得旺肯定挑不起這副擔子,必須另選賢才。

再有就是物資儲備署解散之後,署長沈追等人的安排。

“天風府知府,諸位可有推薦人選?”歐陽朔問道。

範仲淹等人面面相覷,這等人事安排,實在敏感,他們不想參與進來。

“君侯聖裁!”

“怎麽?都說說嘛,隨便說!”歐陽朔不想這麽輕易地放過他們。

“沈追如何?”田文鏡試探地說道,沈追算得上是他的半個門生,如今被解除署長職務,他還是想為沈追謀一份好差事。

歐陽朔搖搖頭,道:“沈追還需歷練一番,尚不足以擔起一府政務,就讓他出任永夜縣令吧!”歐陽朔雖然也看好沈追,但是還不想揠苗助長。

範仲淹神情莫名地看了崔映柚一眼,道:“微臣舉薦宜水縣令崔守嗣。”範仲淹的提議,倒是有意思。誰不知道,崔守嗣是崔映柚的堂兄。

如果真的被采納,崔氏兄妹就將同時身居高位,再加上崔氏商會開設的分會,崔家在領地的勢力可就不同一般,隱隱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

其中意味,實在微妙。

崔映柚眼神一擡,隨即眼觀鼻,鼻觀心,一動不動。

歐陽朔微微一笑,似乎沒有看出其中的玄機,道:“崔縣令治理宜水縣,頗有成效,由他出任天風府知府,倒是合適,就這麽定了吧!”

“諾!”

至此,大局已定,剩下的就是具體的人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