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貨幣與稅收(第2/2頁)

怪不得三顧酒樓的股東之一,小財迷青兒直呼:狼來了!!!

對這樣的競爭,歐陽朔自然是兩不相幫,三顧酒樓能不能在山海苑這樣強勁的競爭對手面前生存下來,就看掌櫃顧三娘的本事了。

商會的入駐,為山海縣的經濟,注入一汪活水,歐陽朔自然是樂見其成。

任務3【文化盛會】,行政署也有了眉目。

範仲淹和文教司長徐叔達的意見,是舉辦一場盛大的媽祖廟會。元宵節時,歐陽朔曾有過舉辦廟會的想法,因為條件所限,最後只能改為元宵燈會。

世易時移,現在的山海縣,自然不是當初的山海鎮可比,已經具備舉辦一場盛會的條件,再加上崔氏商會的入駐,更是補齊山海縣的短板。

任務中明確要求,舉辦的盛會要有一定的影響力。

既然要有影響力,來參加媽祖廟會的,就不能僅限於山海縣領民,必須得有外面的人參與才行。

歐陽朔首先想到的,是山海盟的諸位盟友。可是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妥。一則他們都是玩家,二則基數太少,稱不上有什麽影響力。

最後,還是徐叔達有辦法,他提議將媽祖廟神像現身山海縣的事跡,在泉州散播開來,以此吸引泉州的士紳商人、平民百姓來山海縣參加媽祖廟會。

歐陽朔一拍腦袋,懊惱自己的愚鈍。

可不是嘛,現實中福建可是媽祖文化的發源地,如果泉州的原住民知道媽祖神像在山海縣現身,那還不興奮狂熱,定會不顧一切地來此參拜。

說做就做,歐陽朔當即通知山海縣駐泉州辦事處,著手辦理此事。

為了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徐叔達還將媽祖廟的事跡,潤色一番,寫就一篇洋洋灑灑的華美文章,讓辦事處張貼到駐地門前。

媽祖在福建人心目中,占據太重要的地位。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一陣狂潮。起初,他們還不相信,等到有人傳送到山海縣,實地考察一番之後,見識到媽祖神像隱隱散發的神光,無不頂禮膜拜。

至此,媽祖神跡現身山海縣的消息,一下子就在泉州散播開來。往來山海縣和泉州的士紳商人、平民百姓,絡繹不絕。

一些信仰堅定的信徒,更是當即舉家遷至山海縣定居。

事情的發展,超乎歐陽朔的預料。為了安置這些信眾,歐陽朔不得不將山海縣的部分人口,遷到永業縣和廣水縣安置,以騰出人口限額。

一些性子急的信徒,等不到山海縣騰出人口,幹脆選擇在泅水縣、友誼縣以及北海縣定居,既解決了生計問題,又可以就近參拜媽祖神像。

其中,又以北海縣吸納的信眾最多。因為這些信眾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漁民,得知北海縣這麽一個地方,還不欣喜若狂。

不說信仰問題,泉州海域,因為漁民眾多,再加上過度捕撈,漁民之間的競爭壓力大,哪裏比得上北海灣這樣還未得到開發的處女地。

此後的每一天,都有上千的原住民,選擇在山海縣定居,山海縣根本無力支付如此龐大的傳送費用,只能由原住民自己掏腰包。即便如此,也不能阻止原住民信仰媽祖的決心和熱情,即便是自掏腰包,也是甘之如飴。

發展到後來,更是有整個漁村整體遷到北海縣的情況。

北海縣令顧修文自然是欣喜若狂,一掃此前被泅水縣趕超的陰霾,全力發動北海縣各司署,務必將遷來的原住民安置妥當。

據事後統計,僅遷徙到北海縣的泉州原住民,就達到一萬余人。這些原住民可不像流民那樣身無分文,都頗有家資,拖家帶口。

北海縣,迎來又一次發展機遇。

除了北海縣,友誼縣和泅水縣也有五六千移民遷入。至於山海縣,更是占據大頭,移民數量直接突破兩萬,還在不停地增長。

同時也就意味著有兩萬余人口,被安置到永夜、廣水二縣,兩座縣城的人口紛紛突破兩萬大關,晉升為二級縣城。

四萬移民,對山海縣而言數目龐大,但是對泉州而言,不過九牛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