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牧野之戰(三)(第2/3頁)

惡來是飛廉之子,是可以跟犀兕熊虎搏鬥的勇士,飛廉善走,父子俱以才力事帝辛,都是商朝的忠臣。

三國時期,典韋被曹操稱之為“古之惡來”,所指的惡來,就是眼前這位。

歐陽朔走進大殿,躬身行禮:“異人豈曰無衣,拜見大王。”

帝塵端坐禦座,氣宇軒揚,“來見本王,所為何事?”

“特為大王解圍而來。”歐陽朔不卑不亢。

“好大的口氣。”一旁的惡來不忿。

歐陽朔也不惱,笑著說道:“敢問將軍是?”

“本將惡來,你可不要說大話。周軍勢大,我方空虛,如何解圍?”惡來倒是直性子,想到什麽說什麽。

“將軍此言差矣,我聽聞,大王已征召70萬奴隸,數倍於周軍,何來空虛一說?”歐陽朔故作不知。

惡來嗤之以鼻,“黃口小兒,你懂什麽。那些奴隸,即沒受過軍事訓練,又無兵器甲胄,如何能敵?”

歐陽朔點點頭,“即如此,何不發給他們兵器甲胄?”

惡來耐心快用盡,倒是帝辛,端坐上首,沉默不語。

“你,你簡直什麽都不懂,竟然還敢揚言,要解朝歌之圍,簡直荒唐。”

歐陽朔依然笑臉迎人,雙手抱拳:“還請將軍解惑!”

惡來看大王沒有喝止,終究耐著性子說道:“征召的70萬奴隸,很多就來自周國或者各諸侯部落,如何能夠令人放心,發給他們兵器,萬一倒戈,豈不誤事。再者說,即使給他們兵器甲胄,短時間內,不經過訓練,又有何用?”

歐陽朔故作恍然,笑著說道:“原來如此,我正是為此而來。”

帝辛終於動容,“你有何策?快快道來!”

“啟稟大王,要想此策建功,需大王先答應我一個條件。”

“什麽條件?”

“懇請大王,幽閉大祭司,不讓其與外界聯絡。”歐陽朔語出驚人。

歐陽朔說的大祭司,就是微子,帝辛的兄長。

微子啟、微仲衍與帝辛三人是同母兄弟,微子啟出生時,他的母親尚為妾,而被立為王後之後生帝辛。帝乙因微子啟年長,想立他為嗣,太史根據禮法認為微子啟是庶出,帝辛是嫡出,所以立帝辛為嗣子。

帝辛繼位,微子啟自然耿耿於懷。但此公的忍耐性頗為深厚,一直沒有發作。作為先王確實的長子身份,微子在殷商皇室、高級貴族以及奴隸主中,擁有巨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最終以他為首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

商王帝辛比誰都清楚這個大哥的潛在威脅。但即位後的局面,使帝辛又不得不拉攏他:先王死了,可先王兩個弟弟比幹和箕子此時正值壯年,對王位虎視耽耽。這幫人又代表了一大群貴族和奴隸主,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

於是,帝辛決定拉攏大哥微子:在鏟除了原大祭祀為首的神權集團後,微子成了國家的大祭司。神權貫穿整個殷商歷史,而大祭司就是殷商最高神權領袖,其地位和身份類似於羅馬教皇。

可結果卻遠比帝辛預料的復雜:他即位後銳意改革,一大舉措就是限制、剝奪老貴族的權利,大力從下層平民甚至奴隸中選拔、重用人才,惡來就是這樣發跡的。但是這樣的行為,觸怒了整個奴隸主貴族集團。

從夏一直到戰國1000多年裏,中國實行的都是貴族的官職世襲制度,奴隸主貴族集團壟斷了國家政治和經濟大權。帝辛的行為,無疑是在和殷商整個奴隸主貴族集團對抗,勢必遭到強大的反彈。尤其是東征對國力的嚴重消耗,遭到朝中大臣的嚴重批判。多種新、老矛盾匯集。最終,殷商上層形成了以微子、比幹和箕子為核心的,強大的反對派貴族同盟。

這是一個掌握軍、政、財實權的大貴族和掌握神權的皇族勾結後,產生的一個異常強大的同盟,對商王王權構成了極其嚴重的威脅。而帝辛的性格又異常冷血殘忍,絲毫不可能妥協。最終攤牌的結果,就是比幹被殺,箕子被徒刑流放,關鍵時刻微子卻倒向了帝辛,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可實際上,微子對帝辛的切齒仇恨已經無可挽回。他一定要復仇,而他復仇的方式讓後人看來幾乎不可思議——出賣自己祖宗的江山社稷,勾結了殷商最大的敵人西周。

就是這個內奸,命太師疵、少師疆,攜帶王朝皇室祭祀祖靈的禮器,以及象征當時中華江山和天子王權的鎮國神器“九鼎”正式叛逃西周。同時帶去的,還有此時殷商全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情報,包括其國內統治集團的動蕩、經濟的凋敝,尤其是帶去了殷商本土防務極端空虛的情報。同時向周王詳細講解,萬一東方的商軍主力要回援本土要走的路線和所需時間。

至此,殷商王朝不再有任何秘密可言,被赤裸裸的展現在周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