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縣城規劃(第2/2頁)

東半片區,就是商業區。各大手工作坊,將全部搬遷至此。按照就近管理的原則,四海錢莊、商業司以及稅務司,都將搬遷至此。相比現在的商業區,規劃中的商業區,面積足足擴大了四倍,足夠各大作坊擴大經營規模。

看完建設司的縣城規劃,歐陽朔不禁拍案叫絕。郝建成這位年輕人,不僅完全領會了他的意圖,而且做的更加大膽,更為徹底。

按照這份縣城規劃,領地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用再重新調整規劃。只要按照現有規劃,一點一點地填充到相應的區域就行。

就在歐陽朔為建設司的規劃叫絕的時候,書記官柏南浦走了進來,說道:“大人,徐司長在門外求見。”

歐陽朔一怔,連忙說道:“請他進來。”

“喏!”

徐叔達是很少走進歐陽朔辦公室的。這位文教司長,正印進士,將廉州學院治理的井然有序。因此,歐陽朔很少幹預文教司的工作。

“大人!”徐叔達進來之後,向歐陽朔躬身行禮。

歐陽朔笑著點點頭,用手示意,“叔達,坐!”

“大人,屬下有一個請求,還請大人批準。”徐叔達開門見山。

“請講!”

“屬下請求,將議事廳的椅子撤去。”徐叔達說的很鄭重,顯然這件事,對他而言,非常的重要。

歐陽朔又是一怔,這倒是稀奇,不動聲色地問:“為何?”

“隨著領地等級以及大人您爵位的提升,必須時刻維護領主的威嚴。如果再像之前那樣,大家都坐在椅子上議事,不分尊卑,有違禮制,與禮法不合。”

歐陽朔眉頭一皺,“叔達,你的意思,是讓大家都站著?”

徐叔達搖頭,說:“如果大人您體釁屬臣,不願讓臣子站著受累,那麽可以效仿古制,在議事廳布置矮案幾,大家席地而坐。”

歐陽朔這才釋然。

禮,在古代社會,占據重要地位。六部當中,禮部占其一,由此可見一斑。它是儒家“德治”的基礎,也是封建統治者統治的基礎。

儒家極端重視禮在規範人們行為上的作用,並提出“禮治”的口號。儒家認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地位的行為規範,便“禮達而分定”,達到孔子所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目的。反之,棄禮而不用,便“禮不行則上下昏”。

為了不輕易打破這種局面,儒家提倡一種“各安其分”的行為準則:對統治者,禮要求君王效法遠古,像堯舜禹那樣去治理國家和處理家事,大到德治天下,小到進膳更衣,都有一套既定的程序;對於普通百姓,各種禮數更是數不甚數:冠禮、昏禮、賓禮、葬禮等等,每樣都要嚴格依禮而行。而儒家就是通過這樣一套全方位的社會規範體系來實現其教化的。

作為玩家領地,當然不可能完全照搬這一套禮儀體系。不說別的,就拿映柚來講,如果按照儒家那一套行事,那麽根本就不容許她走到台前。

山海縣的體系,是歐陽朔一手設計的,很多地方,都借鑒了現代知識體系,與封建社會顯得格格不入,就更不可能照搬儒家的那一套。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禮,確實可以在維護領主統治,維持領地穩定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關鍵就在於,如何去除儒家禮治的糟粕,取其精華。

山海縣並沒有設立專門的機構,來規範和引導領地各階層的行為禮儀。

這個時候,文教司,或者說是徐叔達,能夠主動站出來,糾正不合禮制的地方。更為關鍵的是,能夠根據歐陽朔的價值觀念,進行靈活調整,無疑讓歐陽朔非常欣慰。

歐陽朔笑著看向徐叔達,說:“叔達,你的提議很好,我批準了。議事廳的布置,就交給文教司負責,我會吩咐物資儲備署配合你們的。”

“喏!”徐叔達欣然,能夠遇到一位善於納諫的主公,無疑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