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伏筆(第2/2頁)

映柚還沒說什麽呢,一旁的青兒蹦了過來,嬉笑著說道:“大哥,名字我們早想好咯,就叫做青映院。怎麽樣,這個名字不錯吧?”

“青映院?不錯!”歐陽朔略一琢磨,已然明白,這是將兩人的名字各取一字,組合而成。更妙的是,青映諧音“情誼”,象征姐妹倆的感情,確實不錯。

“嘻嘻!”青兒顯得有些得意。

歐陽朔沒有在後院停留,起身朝前院走去。

前院同樣是一片忙碌,各司政務人員,正忙著將各自的辦公用品和文書資料,搬到左邊的偏院。

看到歐陽朔,範仲淹和田文鏡攜手走了過來,笑著說道:“領主府大變樣,實在是興盛之兆啊。”

歐陽朔點點頭,想起後院青映院的命名,看來,前院也得命個名才是,要不然,叫起來太不方便。他將這個想法跟兩位一說,自然是獲得一致贊同。

歐陽朔自知文采有限,不願獻醜,說道:“取名之事,還得有勞兩位。”

田文鏡神色一動,率先說道:“明朝時期,皇宮當中,有文華、武英二殿,一文一武,相得益彰。現如今,我們府內的東西兩處偏院,剛好也是一文一武,何不就叫文華院和武英院?”

如果是在真正的歷史當中,取這樣的名字,自然是大逆不道。但這是遊戲,主地圖根本就沒有統一的王朝。

歐陽朔對這名字倒是比較滿意,看向範仲淹,問道:“先生以為如何?”

範仲淹雖然覺得盜用前人名字,有失格調,但是田文鏡說的也還是有些道理,又暗合大人的野心,也就不再反對,點頭同意。

定下院名之後,接下來就是安排人雕刻牌匾。這種事情,當然不需要歐陽朔這位領主來操心,下面的人就會自覺辦妥。

歐陽朔走出領主府,朝軍營走去。他現在最關心的,是昨天那批俘虜的情況以及山海鎮軍隊的傷亡情況。

軍營當中,騎兵營、泅水鎮守備營等趕來增援的各部,都還駐紮於此,並沒有立即離開。

歐陽朔昨天離開之前,已經跟軍務署長葛洪亮交代過,今天上午要召開臨時軍務會議,商討軍隊整編的問題。

軍營議事廳,各營將領聚齊。

歐陽朔坐在上首,看向坐在左排首位的葛洪亮,說道:“葛署長,將俘虜統計結果以及我軍傷亡情況,介紹一下吧。”

葛洪亮起身行禮之後,開始匯報:“在介紹俘虜之前,我先匯報一下我軍傷亡情況。北海艦隊第一營,折損五十人;騎兵營,折損五十人;泅水鎮城防營折損一百人,包括五十名騎兵和五十名刀盾兵;山海鎮城防營折損一百人,包括五十名弓弩手和五十名刀盾兵;兩個步兵營,一共折損一百五十人;神機營,折損十人。除此之外,民夫隊,折損一百人。加在一起,一共陣亡五百六十人,稱得上是損失慘重。”

葛洪亮停頓一下,等大家消化完畢,才接著說道:“此役,一共招降戰俘三千人。其中,水匪戰俘三百人,騎兵戰俘七百人,普通流寇戰俘一千人,精英流寇戰俘一千人。兩千名流寇戰俘當中,步兵一千人,弓箭手一千人。”

葛洪亮匯報完畢,退回自己座位。

歐陽朔不動聲色,繼續問道:“軍務署的整編計劃呢?”

史萬歲等將領齊頭看向葛洪亮,這可關系到在座諸位的切身利益,自然非常關切。有些營損失慘重,急需補充新鮮血液。

葛洪亮擔任軍務署長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被這些武將盯著,心中還是有些發毛,好在他身後有領主大人的支持,要不然,還真的鎮不住這些武將。

“軍務署的意思,是優先將各營陣亡的士卒補齊。剩下的戰俘,還可以再組建一個騎兵營和三個步兵營,具體如何安排,還請大人裁斷。”

葛洪亮打了一個太極,沒有提出具體的整編計劃。

歐陽朔眉頭一皺,他也看出來了,葛洪亮這位軍務署長,幹的有些沒底氣。看來,以後有機會,還得為軍務署找一位歷史名人坐鎮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