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防區(第2/2頁)

騎兵營,再加上泅水鎮城防營的那個騎兵中隊,作為機動部隊,部署在西門,做好隨時出擊的準備。

至於城西大營的兩個步兵營,步兵一營再加上步兵二營的兩個中隊,部署在西門城墻,協助山海鎮城防營防守。步兵二營剩下的三個中隊,部署在北門城墻,協助泅水鎮城防營防守。

可以看出,西門將是重點防禦方向,整整部署了一千八百人。而且大殺器三弓八牛床子弩以及猛火油櫃,都被布置在西門。

相對而言,北門的防禦就要弱一點,只部署了七百人。

一則北門外面的展開空間有限,二則擁有護城河的庇護,即使流寇想要耍什麽計謀,想要渡過護城河,也是得不償失,因此歐陽朔非常的放心。

除此之外,北海艦隊第一營,也將於明天清晨離開山海鎮碼頭,開赴北面的友誼河河道,協助北門防禦。如果流寇想通過水路進攻,那麽他們可就打錯主意了,北海艦隊一定會給他們迎頭痛擊。

至於東面,相信流寇也不會這麽蠢,繞這麽一大圈,專門跑到東門來進攻。如果真是那樣,相信部署的五百名預備役,也可以撐到增援部隊趕到。而且東門外圍,完全被護城河分割成兩半,就是一個死地,實在是不適合攻城部隊。

東門唯一的弱點,就是擔心外敵從海面進攻,穿過峽谷,再登陸作戰。甚至再變態一點,采用小型戰船登陸作戰的形勢,直接順著護城河而上,將戰船開到東面城墻腳底下,再利用戰船的掩護,以弓箭反制守城部隊。

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出現,部署在北海鎮的北海艦隊第二營可不是擺設,他們牢牢地扼守住入海口,想要穿過峽谷,就必須突破北海艦隊的防線。

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出,歐陽朔當初精心選擇建村地點的好處。背靠山脈,完全無後顧之憂,徹底解決山海鎮南面的防禦問題。一條大河,圍住山海鎮的北面和東面,幾乎相當於解除東側的威脅,大幅削弱北側的威脅。

正是因為擁有如此得天獨厚的優勢,山海鎮才可以在西門部署重兵。

上午十點開始,城外各定居點的居民,在裏正的帶領下,由行政署官員統一安排大家的食宿。所有的居民,都被臨時安置到城內居民區,分配到各家各戶,由城內居民負責他們的食宿。財政署對每戶居民,都有專門的財政補貼。

如此安排,一則避免這些移民在城內搭帳篷,影響城內治安,增加治安司的管理難度。二則也是便於對移民進行監視,防止有流寇混在移民當中。

昨天下午,行政署已經挨家挨戶地交待的很清楚,城內居民負有監視責任職責,一旦發現異常,需立即到治安司報告。隱瞞不報者,將會被移送到提刑司治罪。

歐陽朔這是充分發揮群眾的力量,最大限度地防止流寇的滲透。

下午三點,最後一批定居點的居民進城。軍務署立即命令,封鎖各大城門,所有人員,只許進不許出。

下午四點,北海鎮送來五月份上半個月北暮鹽場的收益。

四月下旬,大量疾風部落的俘虜被送到北暮鹽場,北暮鹽場已經擴建到最大規模的一萬畝。因此,僅上半個月,北暮鹽場就實現3600金幣的凈利潤,相當於四月份整月的利潤。

一百名騎兵和兩百名步兵轉職,花費250金幣。

歐陽朔截留2000金幣,剩下的1350金幣,被他注入四海錢莊。隨著領地規模的擴大以及在三大附屬領地開設分部,四海錢莊的準備金已經有些捉襟見肘。如果不是財政署將扶持資金,通過四海錢莊流轉,恐怕早就維持不下去。

下午五點,武器作坊終於傳來好消息,經過兩天一夜的加班加點,武器作坊終於打造出兩台猛火油櫃。這兩台猛火油櫃,都被歐陽朔布置在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