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涿鹿之戰(四)(第2/2頁)

神農氏並不是一個確定的人物,而是一個超越部落概念、延續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部落共主世家,類似東周時的周王室,後來則代指神話時代末期、傳說時代初期的一段歷史時期。

炎帝、黃帝、蚩尤都是神農氏時期的英雄人物,因此從大概念上來說,他們都屬於神農氏,只不過代表了不同的族群。在共主勢力衰微的時候,他們都有心取得對天下——地域、人民、財產的支配權,所以彼此間戰爭不斷,最終在涿鹿之戰後塵埃落定,黃帝得天下,成為主角中的主角。

本場戰役的時間切入點,正是公孫軒轅擊敗炎帝之後,涿鹿之戰爆發的前夕。這個時期,雙方已經對峙了很長一段時間。

蚩尤部落因為是遠道而來,首先建築了蚩尤城,以為據點。蚩尤城後來被應龍放水沖毀,蚩尤只好上山築寨。蚩尤寨分為三寨,彼此呼應連接。蚩尤寨距離黃帝城,不足十公裏。

除此之外,在距離黃帝城西面不遠處,還有一座炎帝營,是炎帝部落的據點。黃帝陣營的玩家,可以趕到炎帝營,尋找分支任務。

歐陽朔和王峰,準備從西城門進入黃帝城。

城門兩側,分別站著兩名守衛。他們身穿黑色麻衣,脖子上掛著一串由野獸牙齒編制而成的項鏈,手持石鉞。石鉞的構造,有點類似於商周時期的戈。主體是一杆一米五長的木杆,木杆頂端,固定著一柄由特定的石頭打磨而成的斧頭,刃部呈弧形,看上去極為鋒利。

守衛檢查了歐陽朔的身份令牌之後,立即放行。

歐陽朔本來還想用金幣賄賂一下城門守衛,順便打探一下消息。可是轉念一想,黃金這玩意兒,在原始社會根本就不流通,只得悻悻作罷。

進城之後,歐陽朔並沒有直接去覲見黃帝。雖然說作為異人代表,他擁有覲見陣營首領的權利,但是如果沒有什麽要緊的事情,隨隨便便地就去打擾這位大BOSS,那是會讓黃帝反感的,有點得不償失。

黃帝部落,除了首領黃帝,元妃嫘祖之外,還有風後、力牧、常先以及大鴻四位重臣。其中,風後為相,力牧為大將。常先就是鼓的發明者,至於大鴻,則擅長訓練部隊。

歐陽朔準備將突破點,放到嫘祖身上。他信心的來源,自然就是山海鎮獨一無二的彩蠶。

作為先祖女性中的傑出代表,嫘祖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諫諍黃帝,旨定農桑,法制衣裳,興嫁娶,尚禮儀,架宮室,母儀天下,福祉萬民,是以尊為先蠶。

身為黃帝的元妃,嫘祖自然是住在部落的宮殿當中。當然了,按照原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即使是部落王宮,也不過是大一點的土坯房罷了。

部落王宮位於黃帝城正中央,門口有衛兵把守,四周極為空曠,占地面積十分之大,充分彰顯了王族的尊貴身份。

像其他的部落建築一樣,王宮的建築結構也是茅茨土階,即夯土為台階,木架為骨,草泥為皮,屋頂覆茅草。

整片王宮並非單獨的一棟,而是由四五間土坯房組合而成的一個建築群,看上去還是非常的壯觀。主殿高八米,最高處接近十米,光是底下的台階,就有一米高。宮殿的外墻,用黃泥拌草糊成,看上去極為牢固。黃泥曬幹之後,不懼雨淋,顏色亮麗,非常的美觀實用。

因為原始社會都會在屋子裏面挖一個火塘,平時用來燒火煮飯,冬天還可以燒火取暖。因此為了解決排煙的問題,必須要在屋頂開口。但是開口的話,下雨會漏雨,所以得架上茅草屋檐。整個體系,看上去非常的科學合理。

不得不說,這樣的原始建築,充滿蠻荒之美,簡約而實用。歐陽朔在想,如果孫小月看到這樣的建築,一定會為之癡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