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元宵燈會(第2/2頁)

晚飯過後,青兒這妮子就要拉著歐陽朔去賞花燈,猜燈謎。

歐陽朔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猜燈謎可是個高難度的活兒。為了不出醜,他幹脆將範仲淹、田文鏡、徐叔達、蘇則以及周海辰這幾位文士拉上。

好的燈謎,都集中在商業街上。有那簡單的燈謎,歐陽朔倒是也能猜上一兩個。比如什麽“半部春秋,打一個字”,春和秋各取一半,當然就是個秦字。“半耕半讀,打一個字”,耕和讀各取一半,就是個講字。

難度再大一點的,像“風裏去又來,峰前雁行斜,打二字花卉名”,風的裏面去掉剩幾,又再進去便成鳳;峰前是山,雁行象形人字,人字斜一斜便成單人旁,峰前雁行斜便成仙字。因此謎底是“鳳仙”。

“大哥,這個謎底是什麽呀?”青兒指著一個燈謎問道。

歐陽朔擡頭一看:劈巖移山,築田植柳,打一花名。他敲了一下青兒的腦袋,笑著說道:“這麽簡單的都猜不到。把巖上下劈開移走山字剩下石字,築田植柳表示在柳下邊加個田字,稍作變形是榴字,謎底不就是石榴咯。”

青兒悟著小腦袋,可憐兮兮地說道:“人家就是猜不到嘛!”不甘心地指著另外一個燈謎說道:“那這個呢?枝頭點點殘月影,打一字。”

這個倒是有些難度,歐陽朔靈機一動,笑著說道:“沒規矩,怎麽好我一個人來猜,這個燈謎就交給蘇則先生吧。”

蘇則笑著說道:“枝的頭為木,點點在木字頭上加兩個點成米字,殘月表示把月字的撇去掉部分成弓字,影表示弓成雙,組合起來便成粥字。”

路過雜貨鋪的時候,店前掛的一個燈謎吸引了一大票的遊客,議論紛紛,卻無人猜出謎底。這下子,就連範仲淹、田文鏡幾人都來了興致。

看到歐陽朔一行,大家自覺地讓開一條道,只見燈謎寫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打一成語。

以歐陽朔的水平,那完全是看得雲裏霧裏。反倒是範仲淹和徐叔達相視一笑,顯然都已經猜到了答案。

“不如兩位一起寫出謎底,看是否一致?”歐陽朔打趣道。

兩人點點頭,接過雜貨鋪遞過來的紙筆,快速寫下答案。展開一看,雙方寫的都是“絕妙好辭”。

徐叔達笑著說道:“就由我來解釋一下吧。黃絹,指有顏色的絲織品,合成絕字,幼婦就是少女,猜妙字;外孫,是女兒的兒子,猜字為好;齏臼,也就是盛裝和研磨姜、蒜、韭菜等調味料的器具,它每天接受的都是辛辣之味的東西,所以是辭。因此謎底就是絕妙好辭。”

周圍的遊客聽完解釋,恍然大悟,紛紛叫好。雜貨鋪湊趣地送來獎品,是一盞精致的影紗燈,以各色麻紗蒙制,上面繪花鳥蟲魚、山水樓閣,並配上金色雲紋裝飾及各色流蘇。

範徐二人自然不會提著一盞花燈在街上逛,最終落到了青兒的手裏。

走過武館的時候,田文鏡也湊趣地猜出一則燈謎:二人擡頭不見天,十女巧種半畝田。八王問我田多少?土上加田有一千。打一成語。

青兒猜燈謎不行,問問題倒是積極地很,笑著說道:“仰光先生,這個謎底怎麽解?”

田文鏡笑著說道:“二人擡頭不見天就是夫字,十女巧種半畝田是個妻字,八王問我田多少就是一個義字,最後一句土上加田有一千就是重字。夫妻義重,但願世間家家能如此。”

難度最高的一則燈謎是徐叔達親自準備的,掛在領主府前的廣場上: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雪膚。走入繡幃尋不見,任他風雨滿江湖。

最終,還是範仲淹猜了出來,笑著說道:“首句佳人佯醉索人扶以諧音衍義為假倒,再諧音作賈島;第二句露出胸前白雪膚衍義為肋白,再諧音作李白;第三句走入繡幃尋不見,繡幃與羅賬相近,故衍義為羅隱;末尾四句,任他風雨滿江湖衍義為攀浪,再作諧音潘閬。李白、賈島、羅隱、潘閬這四人皆為唐代著名詩人。”

賞完花燈,猜完燈謎,已是夜裏八點,歐陽朔趕緊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