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產業(第2/2頁)

歐陽朔理解映柚的想法,要知道魚是不能作為主食的,又不易長久存放,因此無法代替糧食的作用。對此,他有自己的打算。

“柚兒說的自然都是事實。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將打來的魚,用鹽腌制好之後,再曬成魚幹。魚幹不是活物,而且易於儲存,是可以通過市場售賣的。市場上一單位魚幹15銅,平均兩單位的活魚就可以曬成一單位的魚幹。而一單位的食鹽,就可以腌制50單位的活魚。扣除食鹽的成本,一名漁民一天的收獲,可以為領地創造355銅的利潤。在北暮鹽場第一批食鹽生產出來之前,領地的建設資金可就全靠出海打漁咯。至於現在還沒有漁船的漁民,剛好可以安排他們進行腌制活魚工作。”

崔映柚這才清楚歐陽朔的全部算盤,不禁大為佩服,誠懇地說道:“大哥思慮周全,柚兒不及遠矣!”

歐陽朔擺了擺手,“柚兒不必妄自菲薄。我也是最近一直在為領地建設資金發愁,想了很久,才想出這麽一個法子。”

這當然不是歐陽朔臨時想出的辦法,這麽說,只是為了安慰她罷了。早在選擇廉州盆地建立村莊的時候,他就有了通盤考慮。作為將領地設在海邊的領主,如果不能充分地利用海洋資源的話,那真是白瞎了這樣的地理優勢。

海水曬鹽和腌制臘魚就是他想出來的,在前期積累原始資本的辦法之一。為此,他不惜在前期資金緊張的情況下,花費重金,購買《海水曬鹽技術手冊》和那三張特殊建築圖紙。

這就是重生的優勢,當那些大勢力的代表們還在通過重金苦苦收購遊戲幣的時候,他已經發展出完善的產業,為領地源源不斷地提供建設資金。這樣的優勢,越到後面會越明顯。

他現在的產業還剛剛起步,產生的利潤有限,但是後勁十足。一旦擴大規模,所產生的利潤自然要翻好幾番。

前世強大的領主們,早已形成共識,要想領地能夠持久的發展,就必須要建立自己的產業。畢竟,能用信用點收購遊戲幣,只有這不到一年的時間。

最後,趙得賢站了起來,說到:“大人,我有疑問。方才大人安排農墾司再開墾一千五百畝的農田,這自然沒有問題。問題是,對於這兩千畝農田,要種植什麽作物,大人可有安排?”

歐陽朔決定考一考他,反問道:“趙司長,我問你,以廉州盆地的氣候條件,你覺得,種植什麽作物比較合適?”

趙得賢是農民出身,一輩子都在跟農田打交道。對各類作物的播種時間,還是很清楚的。試探地說到:“這個時節,冬季未過,春天未至,並不太適合種植什麽農作物。”

歐陽朔神秘地一笑,說到:“你說的不錯。但是,以廉州盆地這樣的氣候條件,有一種作物,可以冬天種植,那就是馬鈴薯。雖然已經錯過了11月的最佳種植時節,但是受海上季風影響,依然具備種植馬鈴薯的條件。現在開始種植的話,最遲四五月份就可以收獲,徹底解決領地缺糧的問題。”

趙得賢微微一愣,慚愧地說道:“屬下慚愧,竟沒有想到這樣作物。”其實,這倒也不能完全怪他。畢竟趙家溝一直隱於世外桃源,村中很少種植馬鈴薯,他才一時沒有想到。

歐陽朔微微一笑,“因此,這兩千畝農田要全部種植馬鈴薯。而且速度要快,盡量趕在月底之前完成播種。至於芽苗,我會從市場上購買。”

回答完趙得賢的疑問之後,其他人都表示沒有疑問,歐陽朔就宣布議事結束。等到眾人散去後,他準備前往初級市場,進行一番采購。

歐陽朔手中只剩下10金幣,還要預留4金幣給民兵轉職用,能夠動用的只有6金幣。

他先花了1金幣,采購了足夠種植三千畝的馬鈴薯芽苗。三千畝,是歐陽朔計劃中村落一級馬鈴薯的最大種植面積。

然後,再花1金幣,購買了500單位的食鹽。這些食鹽足夠前期使用了,再往後,北暮鹽場自己就可以產鹽了。

剩下的4金幣,他幹脆直接采購了4000單位的糧食。加上之前剩余的3100單位糧食,還有漁民打到的魚作為補充,足夠支撐到領地升級到三級村落。

一番采購下來,歐陽朔的口袋立馬變得空空如也。安排人將采購的物資存入倉庫之後,自己一下子又顯得無所事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