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2008歐洲杯(1)(第4/6頁)

另外,與英格蘭不同,克羅地亞領先後很少會“在下半場松油門”,這是最讓麥克拉倫羨慕的一點,三獅軍團兩度出線局勢危如累卵終於在最後關頭崩盤,比利奇的球隊則是韌性十足,首戰馬其頓尤為經典,在最後關頭逆轉對手,顯示了克羅地亞經過世界杯歷練後的成熟。作為英格蘭球迷、小貝球迷的人們也許可以記恨克羅地亞,但卻不能否認他們的強大。

在距離歐洲杯開幕尚有一個多月時,克羅地亞國家隊主教練比利奇就公布了參加歐洲杯的最終23人名單,成為參加歐洲杯決賽階段比賽的16支國家隊中,最早公布參賽名單的球隊。

在這份名單中,來自克羅地亞國內聯賽的球員只有兩名,其余球員均在其他歐洲聯賽效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球員無疑是剛剛跟隨佛羅倫薩拿到了三冠王的“小克魯伊夫”莫德裏奇。

“我不想透露我們的目標,但我認為我們能通過艱苦努力完成它。”比利奇信心十足地說,“很多困難在前面等著我們,但只要能獲得一點點運氣的幫助,我們就有機會凱旋。”

和以往的國際大賽一樣,死亡之組永遠都是個繞不開的話題,本屆歐洲杯也是如此,C組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死亡之組。

死亡之組的頭把交椅當屬世界杯冠軍意大利,翻開意大利足球的歷史,上一屆歐洲杯冠軍還是在40年前,但這絲毫不影響球迷對他們的喜愛。

當意大利隊出現時,所有的戰術、排陣都變得不重要了,靜靜欣賞最要緊,特別是開場前奏國歌時,攝像機掃過運動員的那十秒鐘最不能錯過,因為那一張張俊美、堅毅的臉龐,美艷不可方物。

本屆歐洲杯的意大利隊,從預選賽的超級死亡之組中以小組第一出線,隨後又被分進了死亡之組,但是作為2006年世界杯冠軍,沒有理由把意大利隊排除在奪標熱門之外。

雖然馬爾蒂尼已遠去,雖然巴喬的背影都有些模糊了,但只要意大利隊出場,他們就會帶來亞平寧的陽光。

但是一個高峰之後,往往隨之而來的就是一段低潮。特別是對於意大利這樣生性自由散漫的民族來說,贏得一場偉大的勝利之後,往往會選擇大肆狂歡,而不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因此1982年贏得世界杯後,他們竟然沒能打進1984年歐洲杯的決賽圈,丟盡了顏面。

這一次意大利險些重蹈覆轍,裏皮在世界杯後急流勇退,本身就不是好信號,世界冠軍的教鞭永遠都是燙手山芋,最終在一片質疑聲中,意大利足協選擇了缺少資歷的多納多尼。厭倦、混亂、懷疑,世界冠軍就在這樣的氛圍中開始了本屆歐錦賽的征程。

首戰被立陶宛逼平,次戰負於法國,正像批評家們所擔心的,意大利很快就把自己逼到了懸崖邊上。在法國和蘇格蘭的強勁勢頭下,意大利看上去幾乎與1983年的那支藍衣軍團沒什麽區別,多納多尼下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但永遠不要輕視冠軍的心,意大利這一次在危急關頭挺了下來。度過了開局的混亂和不適後,漸漸進入角色的多納多尼以及他的藍衣軍團,隨即用一波五連勝暫時化解了陰雲,特別是戰勝直接競爭對手蘇格蘭使得意大利占據了主動權。

隨著蘇格蘭在立陶宛意外落敗,意大利的出線形勢已經明朗。只要在格拉斯哥保住一場平局,世界冠軍就能順利殺出重圍。擅打生死戰的意大利沒有讓機會溜走,在一場經典的意大利式比賽中,多納多尼的球隊2:1戰勝了蘇格蘭,提前一輪進軍08年歐洲杯。

看上去有驚無險,但實際上世界冠軍生死就在一線。此時意大利人不需要感謝上帝,而應該感謝曾被他們懷疑的多納多尼,這名沒有執教強隊經驗的年輕教練竟然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取得了堪稱輝煌的成功。

這個成功不僅僅是指多納多尼率領意大利國家隊殺出預選賽,更重要的是在他的指揮下,藍衣軍團走出了裏皮的陰影,構建了一支從人員構成到戰術打法,都與德國世界杯上大相徑庭的、深深打上多納多尼烙印的國家隊,這為意大利在贏得世界杯後繼續向前邁進創造了空間。

在混亂中接手,在不勝中開局,在批評嘲諷中穩健前行,多納多尼展示了一名冠軍教練應有的耐心、信心和決心。

更可貴的是,多納多尼在犯錯後能夠認識並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這比起固執的老帥特拉帕托尼更讓意大利人欣慰。

而在面對托蒂和內斯塔的猶豫反復以及皮耶羅的“口頭警告”時,多納多尼也展示了自己強硬的一面,果敢地將過去5到7年間意大利最有影響力的三名球星排除在國家隊之外,為球隊減少了爭論、贏得了清靜的氛圍。

多納多尼功不可沒,而意大利的球員們同樣值得稱道,特別是那些沒有獲得世界冠軍的“新”國腳們。